附录 联合利华的样本意义(1)

文=梅新育(国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 )

中国的外资政策一向争议颇多,争议激烈之时可达白热化程度。由于利益攸关,海外投资者高度关注其走向,自是理所当然。本书出版正值建国60周年大庆之时,国家需要回顾自己的历史,方能正确面向未来。把联合利华在华投资案例和整个中国利用外资实践相结合,并将中国放到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利用外资的背景上考察,能够让人看得更加清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利用外资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而这种成就又主要体现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迄今,中国已经连续10多年名列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之冠。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3.2万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 63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存量约3 271亿美元; 2008年,中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 514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52.5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1%;2009年上半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0 419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30.09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更为庞大,在《2008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2008年外国对华直接投资流入1 608.78亿美元,比商务部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数据高69%,流出130.87亿美元,净流入1 477.91亿美元。

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市场和宏观经济中已经在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在出口贸易方面,外商投资企业占据半壁江山的格局已经持续多年。2008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7 906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14 285亿美元的55%;2009年上半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 885亿美元,仍占同期出口总额5 216亿美元的55%。

外资的庞大规模决定了深入探讨中国引进外资成败得失、外资政策发展方向的重要性,而这种宏观话题又与微观剖析相辅相成,宏观判断必须建立在剖析微观样本基础之上,而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微观样本,又需要将其放在宏观背景之下审视。由此看来,联合利华应该是一个合适的样本。

之所以如此判断,首先是因为其规模庞大。这家由荷兰Margrine Unie人造奶油公司和英国Lever Brothers香皂公司于1929年合并而成的公司是全球第二大消费用品制造商,2008年度营业额593.13亿美元,名列财富全球500强第121名,当年雇员平均人数174 000人。从1986年重新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到2008年,联合利华在华投资总额累计10亿美元;2007~2008年,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73.68亿元,在中国500家最大外商投资企业中名列第223位。考虑到中国现行统计制度将外资持股达到25%的企业一律纳入外商投资企业统计,以至于中海油、华能、国航等公认的国有企业也纳入了上述500大外商投资企业排行榜,而且不少名义上“外资”实际上是内资外流后返程投资的“假外资”,如果剔除这部分企业,仅考虑真正外资独资、控股的企业,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的排名起码还要上升50位。此外,该公司在中国还设有联合利华中国研发中心、全球采购中心等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