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味道开始浓郁起来了。
2009年春天,联合利华大中华区主席“换帅”的消息“飞抵”上海,大中华区副总裁曾锡文马上意识到:在金融危机之中,任命做市场出身的乔安路担纲大中华区主席,肯定是总部要加快中国步伐的信号。几乎是一种职业性的条件反射,他要求公关部门立即与重量级媒体取得联系,随时准备发布有关这家500强公司中国新战略的消息。
作为联合利华最资深的中国高管,曾锡文向来以判断精准著称。但这一次的判断确实有些大胆:2009年第一季度,通用汽车正在破产的边缘挣扎,美联储忙着给银行“输血”,欧元区颓势不减,连续4个季度出现负增长;联合利华自己的公开财报也不好看,第一季度利润出现了两位数下跌。在这个投资趋向谨慎的风口浪尖上,联合利华能有多大概率在中国推行新一轮的扩张?
谜底在2009年4月1日揭晓。联合利华新任大中华区主席乔安路在全球首席执行官保罗•波尔曼的亲自“护送”下抵达上海,宣布就任。此后数日,保罗•波尔曼—这位2008年底刚刚上任的联合利华全球首席执行官,接受了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诸多国内主要媒体的采访,他的关键词果然是“投资”:联合利华非常看重中国市场,已将中国列入了联合利华在全球的12个重点战略市场之一;联合利华绝不会削减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即便是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之下。2009年5月,新任大中华区主席乔安路上任不过一个月,便奔赴联合利华合肥基地,向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表达了“下一步在更多新领域投资”的意向……
事实再一次证明了曾锡文 “预判”的准确性,但这位联合利华大中华区的“六朝元老”的秘诀却只有一句话:在中国市场,要听总部的话,跟共产党走。短短一句话,浓缩了一段长达20余年的历史。这段历史,是曾锡文的历史,也是联合利华在中国的历史。
20世纪80年代,“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扛枪当兵那股热辣辣的味道还没从鼻子底下散尽,在中南海大院长大的曾锡文又在第一时间投身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中,成为第一批与外资打交道的中国人。20世纪90年代初,身处国家轻工部计划司的曾锡文看准中国改革开放的势头,推动轻工部所属的群星集团与联合利华旗下的和路雪合资,并在此后成为“中方代表”;90年代中期,在艰难的抉择中,他“弃官”下海,成为中国第一代跨国公司高管。兼具丰富的政府工作经验和跨国公司经历的曾锡文,从联合利华一次次的成功与失败中看出了这艘“航母”登陆中国的路线,那就是:顺着中国政府的发展路径走,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
的确,尽管在很多具体事件中,联合利华会因其根源于英荷的公司文化、运营手段与中国之间存有差异而产生摩擦,但过去20余年来,它的每一步投资动作—无论是合资还是独立,也无论是在沿海还是进内地,都准确地和着中国政府的节奏,并争取着自己的最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