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气:和路雪PK北冰洋(3)

5 000万美元的冰激凌厂?!

很快,跨国公司对质量的追求震撼了见多识广的曾锡文,令他对Wall’s头上的“世界第一”有了更深的了解。

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获得了一块土地,用于盖厂房。那个时候,土地的价值尚未被充分认识,但和路雪却在这片当时长满了高粱的土地上砸下了5 000万美元,几经增资,其注册资本最后超过了

2亿美元。这意味着,和路雪—一家冰激凌厂成了北京第二大外资企业(排在第一的是北京吉普)。为此,北京市政府专门举办了一个隆重的仪式,为和路雪颁发了北京市第3 000家外资企业的证书。

当工人们一脸疑惑地开始砍高粱、锯杨树、平地起家时,他们还无法想象一个现代化的冰激凌工厂的规模。然而,当耗资5 000万美元的厂房盖起来的时候,人们脸上的疑惑变成了震惊—当时,中国盖一个同样规模的厂,最多只需要三五百万元人民币。“哪里是一家冰激凌厂?!那就像最现代化的精细化工厂,厂里全部是封闭的不锈钢管道,整个流程是全自动化的,完全是药厂的卫生标准。那里所有的东西,包括下水口的盖子,都是从德国进口的。”曾锡文曾经向外方询问为什么连下水口盖都要进口,得到的答案是“下水口是最容易滋生细菌的地方,所以下水口盖必须经过特殊设计,否则细菌就会从那里找到缝隙”。大手笔的投资,带来了高质量的产品。十几年来,虽然食品安全问题在中国频频发生,但和路雪一直对自己的产品安全信心满怀。它们建造的中国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冰激凌工厂,替它们牢牢守住了安全和质量的大门。

第二波的震撼随之而来。来自联合利华的冰激凌专家到中国考察市场,走访了各地的冰激凌厂。虽然他们总是微笑着听完各个厂家关于自家冰激凌的介绍,但从来不肯吃这些厂家生产的任何一根冰激凌。面对中国同事的疑问,他们的回答令人吃惊:“你看,这个工厂的窗子都是开着的,产品根本达不到卫生标准,这样的冰激凌是要吃死人的。”原来,在欧洲,冰激凌生产水平再高的国家每年都会有人因为吃冰激凌而中毒:牛奶制成的冰激凌很容易受环境影响而出现肉毒杆菌,一旦肉毒杆菌中毒,人就会出现肌肉麻痹的症状,甚至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在看到中国很多冰激凌厂门户大开的原始生产现场之后,这些专家不得不担心冰激凌的卫生状况。

看到这些外国专家一脸紧张,曾锡文起初还有些不以为然:“要这么说,我们的肠子里都是杂菌,这些玩意儿毒不到我们—我从小就吃各种杂牌冰棍长大。”后来,曾锡文到联合利华英国研发中心参加培训,在严谨的实验室里,他再次被告知,不干净的黄瓜、西红柿等食物里一般都有大肠杆菌,会引起拉稀,但和没处理好的冰激凌里的肉毒杆菌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食品卫生里的这些讲究,大约是那时候的中国人完全想象不到的—按照那时候老北京的生活习惯,有好多人都是早晨先吃一碗凉面,喝点凉水,再生吃一个黄瓜,然后再啃两个西红柿,再吃一个冰激凌,最后生了病,谁也想不到可能是冰激凌中毒。”

不久之后,北京冷饮办公室(很奇怪的一个机构,但当时确有不少这样的机构)印证了联合利华专家们的担忧。冷饮办有关负责人曾忧心忡忡地告诉曾锡文和联合利华的专家们,他们对于北京的冰激凌行业充满了担心,因为整个北京城里有大约200家冰激凌厂,质量良莠不齐,每年的卫生状况都不理想,一直是个大难题。这一次,老外们信心十足地给北京冷饮办开了一帖药:“这很简单,只要我们投产,这些问题就都解决了。”

果然,和路雪投产一年之后,北京城里的200多家冷饮厂就只剩下了五六家,小作坊式的厂家全部宣告歇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