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继父相处的时光(2)

罗罗·苏托洛是一个很绅士的男人,他给了奥巴马无私的父爱。罗罗·苏托洛经常陪小奥巴马玩游戏,有时还陪奥巴马一起玩摔跤,正是由于罗罗·苏托洛的宽容和慈爱,奥巴马才有了快乐的童年时光。不仅如此,罗罗·苏托洛还经常抽时间来陪邓哈姆的父亲下棋。由于罗罗·苏托洛的大度和忠诚,最后终于感动了邓哈姆,同意了罗罗·苏托洛的求婚。

1967年邓哈姆与罗罗·苏托洛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两个人结婚不久,罗罗·苏托洛先行回到印尼,邓哈姆则在几个月的准备之后,带着年满6岁的奥巴马追随新婚丈夫的足迹去了印尼。从此,奥巴马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国度。那里的语言、环境、信仰、饮食、生活习惯,一切都与以往不同,这对6岁的奥巴马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罗罗·苏托洛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父亲,至少在奥巴马看来是这样。事实上,罗罗·苏托洛也是一个不错的丈夫,至少在开始时邓哈姆是这么看的。与前夫巴拉克不同,罗罗·苏托洛是一个性格温和的男人,他很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去适应环境以求得生存的机会。罗罗·苏托洛也谆谆教导奥巴马这一为人处世之道:“你得自己坚强以将自己变成一个强者,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如果你自己没法变得强大,那最好是明智点儿与强者和平相处。”与罗罗·苏托洛相处的6年可能也是奥巴马心里最充实的岁月,也是他唯一感到真正父爱的时光。

罗罗·苏托洛和巴拉克一样都是穆斯林。伊斯兰是罗罗·苏托洛唯一的宗教信仰,他是一个温和的穆斯林,传统且有一点儿过于保守。巴拉克是先信仰基督,因为他需要这一信仰而获得受教育的机会,随后他又转向他们家传的穆斯林信仰,这种宗教置换在罗罗·苏托洛眼里是大逆不道的。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大国,其国土的长度超过了地球周长的1/8,他是亚洲最具特色的国家。从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跨度之大的角度看,地球上很少国家能与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相比。这个国家既有古老的庙宇,也有现代化的豪华度假胜地;既有伊利安查亚石器时代的生活方式,也有雅加达这样的现代大都市。印度尼西亚有300个不同的民族和文化群体,有250种不同的语言。印度尼西亚的国语是与马来语极为相似的巴哈萨印度尼西亚语,巴哈萨印度尼西亚语也是印度尼西亚的通用语言。而印度尼西亚国语是维持国家团结的主要因素,它所具有的凝聚力超过了把印度尼西亚看做一个国家的思想。印度尼西亚近90%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10%的人口信奉基督教,另外还有一部分人信奉印度教和佛教。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在乡村,这些宗教信仰通过几个世纪的古老信仰和宗教仪式而得到了强化。40%的人口年龄在15岁以下,平均寿命远远超过60岁。印度尼西亚人在岛上的分布密度极不均匀。近2/3的人口居住在爪哇岛和巴厘岛,约40%的人口是爪哇人,近1亿人生活在爪哇岛,而爪哇岛面积和加利福尼亚差不多。印度尼西亚群岛的主要岛屿是: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努沙登加拉岛、马鲁古岛(摩鹿加岛)、苏拉威西岛、加里曼丹岛和伊里安查亚岛。群岛的岛屿总数为13000多个,共有200多个活火山,其中80个在近代曾喷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