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继父相处的时光(3)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8月17日,民族独立运动领导人苏加诺、哈达签署了《独立宣言》,宣布印度尼西亚独立,成立共和国。印尼开始了八月革命。第二天,印尼各政党、社团领导人召开了“印度尼西亚独立筹备委员会”,通过了共和国宪法,选举苏加诺、哈达为正副总统。然而,英军以接受日军投降为名,在爪哇登陆,随即占领了雅加达、万隆等城市。在英国的支持下,10月初,流亡澳大利亚的荷印殖民政府重返印尼;原被日军关押在集中营的荷印殖民军获释后,组成了“荷印联军”,他们与从欧洲开来的荷军一起,力图恢复殖民统治。在印尼人民的坚决抗击和世界舆论的谴责下,英军1946年底撤出印尼,将其占领区交给了荷兰殖民当局。荷兰殖民者为了迫使印尼政府屈服,1947年7月发动了第一次殖民战争。印尼人民奋起反抗。美国利用联合国插手荷印冲突。在美国等国的斡旋下,1948年印尼同荷兰于停泊在雅加达的美国运输舰上签订了《伦维尔协定》。协定规定,双方就地停火;在荷占区的一些地方举行公民投票,以确定是回归印尼共和国,还是直接参加印尼联邦;在印尼联邦成立之前,荷兰在印尼继续行使主权。这样,印尼最富庶的地区,包括爪哇岛的大部分、苏门答腊的一部分和马都拉的全部都被荷兰殖民者占领。1948年12月,荷兰殖民者又发动了第二次殖民战争,并攻占了印尼共和国临时首都日惹,苏加诺、哈达等政府领导人被俘。但是,印尼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组织游击队,英勇抗击荷兰殖民军。由于战争旷日持久,荷军伤亡和军费开支与日俱增。美国乘荷兰处境日益困难之机,通过联合国安理会向荷兰施加压力。1949年5月,荷兰与印尼签订停战协定。11月又签订了《圆桌会议协定》,规定:印尼共和国与荷兰在印尼建立的15个傀儡邦组成“印度尼西亚联邦共和国”,后者再同荷兰、荷属苏里南和库拉索共同组成以荷兰女王为元首的“荷兰—印度尼西亚联邦”;荷兰应将主权交给“印度尼西亚联邦共和国”,但保留了军事、外交、经济方面的许多特权。《圆桌会议协定》签订后,荷军从印尼撤走。1949年12月,印度尼西亚联邦共和国成立,苏加诺任总统,哈达任总理。独立后,建国初期的印尼国内形势依然很混乱。它开始时在政治上倾向社会主义阵营,与当时的苏联和中国保持了良好的外交关系。但这种友好关系受到了欧美西方势力的仇视,那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在印尼非常活跃。英、美势力的大量介入,导致了1965年9月30日发生的印尼近代史上最惨烈的“九三○”事件。并由此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反华排华浪潮,许多华人华侨被无辜杀害,华人的财产和人身权利得不到任何保障。在这次事件中至少有50万人惨遭杀害。此后,开始时无处不在的印尼共产党势力基本被清除,总统苏加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弱,陆军将领苏哈托的权力得到加强,军事政变成功。1967年,失去实权的苏加诺总统被迫正式辞职,政权由亲美的军方头目苏哈托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