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洋过海,重返夏威夷(1)

由于父母的婚姻变故,奥巴马从美国夏威夷辗转到了亚洲的印度尼西亚。几年后,同样是父母的婚姻变故,奥巴马又不得不回到他出生的地方——夏威夷。在奥巴马10岁的时候,被母亲邓哈姆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送回到了美国夏威夷他的外祖父外祖母家,而母亲邓哈姆则带着奥巴马的妹妹玛雅留在了印尼。从此,奥巴马开始了他与外祖父外祖母一起的生活。

由于奥巴马在印尼完成了所有的课程,他有资格申请在美国继续上学。碰巧奥巴马的外祖父的老板是夏威夷普纳荷私立学校一个毕业生,经过这个人的推荐,奥巴马才得以进入这所私立学校。普纳荷学校在夏威夷乃至全美国都是非常有名的,被誉为全美最优秀的私立学校之一。这所私立学校的学费十分昂贵,但由于其具有百年历史和良好声誉,吸引了当地众多孩子家长,许多名门望族也争相把子女送进这所学校。奥巴马在外祖父的陪同下来到了这所学校,奥巴马新的班主任老师曾经在肯尼亚工作过,她从奥巴马的外公那儿得知奥巴马的爸爸也是肯尼亚人,于是就亲切地叫他“奥巴马”,她觉得这样称呼没有距离感。对于班里的小孩子们来讲,“奥巴马”这个名字的发音简直太奇怪了,一群人笑个不停。后来奥巴马在自传《无畏的希望》中也调侃了自己的名字,他说,通常人们初次认识他的时候只问两个问题,其中一个就是:“你这奇怪的名字是从哪儿来的?”

班主任问奥巴马:“你爸爸是哪个部落的?”一下子当着这么多陌生人的面回答问题,奥巴马显得有些发窘。“我爸爸是卢奥部落的。”还没等他说完,一群同学就调皮地重复着这个地名。更有人一定要摸摸奥巴马的小卷发,搞得他好像是一个供大家观看的稀有标本一样。

几年之后,坚强的母亲凭借着惊人的毅力,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她毅然决定回到印尼做社会调查。当母亲征求奥巴马的意见,是否要跟随自己一同前往印尼时,奥巴马拒绝了母亲的要求。后来,奥巴马回忆说:“当时我挺怀疑回到印尼对我有什么好处,我也厌倦了一切又要从头开始。况且,当时我和外祖父母已达成了口头约定:我可以和他们住在一起,只要我不在他们眼前闯祸,他们就不会管束我。”开明的母亲为了尊重奥巴马的意愿,并没有勉强儿子,答应了把奥巴马留在美国夏威夷。在那几年,一到暑假和圣诞节,奥巴马就回印尼与母亲团聚,平时他们则书信保持联络。

进入普纳荷就读时,奥巴马是当时1000余名学生中,仅有的三四个黑人学生之一。奥巴马与外祖父母住在一起,是在外祖父母的身边生活成长的,这是一个标准的美国白人中产家庭的生活成长环境。可以说,在奥巴马生活的环境里,他基本上没有机会交上很多黑人朋友。父亲从奥巴马小时候就离家出走,母亲又在远隔千山万水的印尼。虽然外祖父母很爱他,并且将他送到了当时夏威夷最好的私立学校就读,但物质与文化的条件,并不能消除他内心深处的失落。他当时更需要的实际上是人生的指导和感情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