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的精神导师(2)

第一次见面,奥巴马和赖特有一个短暂的谈话。赖特很直率,没有推托。赖特说:“教堂里的成分相当复杂,人们的想法也差别很大。对于子女,有的人对黑人的根很看重,强调非洲历史的教育。而另外则有不少人认为传统伦理道德更重要,期望通过传统教育来解决当前紧迫的社会问题。由于人们看问题的着眼点不同,动机相异,利益有差别,因而时不时会引起对立与冲突,我自己有时得花很多时间去调和这些矛盾。”赖特还告诉奥巴马:“实际上,最困难的还是对年轻小伙子们的宗教思想教育。因为在他们心中,教会和教堂是一个女人们去的地方,如果一个大小伙子与教会走得很近,他的朋友们会讥笑他太软弱太像个女人。这实际上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这些年轻小伙子在心灵上也比较空虚,有一种内心深处的信仰上的需求,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

奥巴马说:“我已经注意到教会与教会之间的不团结问题。在黑人的教会中,内斗一直就相当严重。有不少的黑人,他们一方面排斥有过黑道或帮派背景的教徒,不屑与这帮有‘前科’的人为伍;另一方面,他们又不相信和不信任任何受过教育有知识或有份好工作的教友,不乐意与比他们混得更好的人为邻。同时,很多黑人不仅自己不重视子女的文化教育,而且还对鼓励加强子女教育的教会持否定态度。”

赖特强调说:“当警察在路上将黑人的车拦下检查时,没有人会去查他们的银行存款,唯一的原因可能只是因为他们是黑人。黑人在美国社会中是没有人身安全的,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但是我们黑人自己得先团结起来,如果我们自己内部都已四分五裂,那么我们黑人的权利就更没有多少保障了。”在这里,赖特实际上也是在强调黑白之间的敌对性。奥巴马作为一个政治家,在公开场合只是强调了分裂和团结这一块,但赖特的黑白对立的观点对他到底造成了多大的影响,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奥巴马与该教堂的牧师赖特关系很好,他一直称赖特是他的精神导师,而且赖特也确实是给过奥巴马不少人生的正面启迪。奥巴马在芝加哥南边区的社区工作,得到了赖特牧师的多方指点,他的工作与赖特牧师的工作目标也基本一致。那时,赖特是奥巴马最亲近的朋友与精神导师。奥巴马自己的亲身经历,让他很容易与当地社区的黑人产生心灵共振。经济上的贫穷,带来他们生存环境的恶劣。减少犯罪率,一则得让人们没有动机去犯罪,而这得先提升他们的经济状况与教育水平;再则得加强治安,这要有钱才能谈起,而治安经费是靠当地的税收来支撑的。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保持希望与尊严,是需要足够的勇气的,赖特称之为“无畏的希望”。他鼓励人们依靠上帝的力量,相信上帝会将他们救出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