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的外祖父(2)

美国中学一般是在6月初学期结束放假。直到高中毕业的1940年6月初,当玛德琳领到毕业证时,玛德琳的父母才知道自己的女儿已经结婚的事实。玛德琳的父母是一对老实本分的夫妻,他们从一开始就很不喜欢老邓哈姆这样的“小痞子”。这件事尽管让他们很气恼,但已无济于事。玛德琳被老邓哈姆所描述的美好的外面世界所吸引。当时交通并不是很发达,美国又正处于大萧条时期,人们在经济上并不是很宽裕,真正出过远门见过世面的人并不多。老邓哈姆倒成了玛德琳眼中的大能人。这种“家风”被后来奥巴马的母亲发扬光大。

当时在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正打得激烈,德国人正取得节节胜利。刚开始时,美国对战争的参与还只是物质上的,没有人员的直接加入。大萧条后,美国经济逐渐得以恢复但恢复得很慢,国内民众与政客均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以享受经济稳定与生活安宁为好。对外,美国则采取传统的对欧洲战事的中立不参与态度,希望战火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样不会烧到自己身上。而且,欧洲、亚洲在距离上都很遥远,似乎也有可能不让自己被战火烧到。不幸的是,这一次没有那么幸运。1940年9月,德、意、日三大轴心国形成,意味着更加疯狂野蛮的扩张与侵略即将开始。而战争初期的得手,也让这些法西斯们的野心得以进一步膨胀。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了珍珠港,终于让美国政府有了借口,可以公开地对德、日、意宣战,正式全面加入反法西斯的战争。

1942年底,老邓哈姆应征入伍,随巴顿军团前往欧洲,抗击德国法西斯军人。当时玛德琳正怀着小邓哈姆,也就是奥巴马的母亲,到1942年11月份小邓哈姆出生时,老邓哈姆已上了前线。老邓哈姆也比较幸运,只是上了前线但并没有上真正的战场,算是有惊无险。战争给美国经济带来活力,战争的需要增加了无数的就业机会。美国的卷入,也让成千上万的美国妇女有了走出家庭、参加工作的机会。这是妇女争取平等权利的最重要的一步。在二战打得最激烈的1944年7月,有1900多万美国妇女就业,她们大部分受雇于与军工相关的生产企业与部门。玛德琳也一样,当时就职于波音公司在她家乡附近的一个B-29轰炸机生产厂,当了一名车间工人。

从战争开始的1941年到结束时的1944年,美国国民收入从950亿美元增长到1500亿美元。二战让美国从一个富国变成了一个超级强国——全世界最强大的帝国。战争也让美国真正走出了大萧条的阴影,美国是靠发战争财发达的。战后,军工需求萎缩,特别是对武器制造等相关产业的产品需求减少,使得许多战时的军工厂工人不得不失业。玛德琳也一样,离开波音公司后,她开始时是到餐馆工作。而转业的老邓哈姆则到家具店当了个营业员,他的个性很适合于干这一行。后来的事实也表明,他也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推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