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统治者
一些正在接管北美农田的跨国公司也正在收购种子公司,毫不夸张地企图对世界的种子申请专利。这不是科幻小说,而是正在发生的事。2005年1月,孟山都(现在被封为“种子的统治者”)收购了全世界一流的种子公司圣尼斯种子。照这个速度,几家跨国企业即将获得对全世界种子供应的控制。
即使更多的粮食能解决世界饥荒问题,我们也没有确实的证据表明基因工程能够恢复世上极度衰竭的农田,或是提高粮食产量。从孟山都、杜邦、道氏等跨国企业吞并世界种子供给的速度来看,有人怀疑基因工程的主要动机是贪财,企业企图通过专利权,确保掌控世界的食品供应。
与此同时,具有潜在危险的无可持续性的农耕法正在发展中国家蔓延,当地领导者往往受到来自世界银行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压力,被迫与跨国企业合作。同时,企业在发展中国家开辟农业技术新市场,并以低成本(经常雇佣奴隶)生产食物,再卖给发达国家的顾客以牟取暴利,以继续对发展中国家的殖民剥削。
任何研究过世界饥饿问题的人都知道,使全球8亿人挨饿,每天近3万儿童饿死的本质原因不是缺乏食物,而是其他各种不同的因素:政治骚乱、糟糕的食物分配、贪腐的地方和中央政府、人口过剩和过度放牧造成的土壤退化、企业收购乡村农田而威胁到旧日适应当地情况而经年发展起来的本地农耕文化,最后是数以万计的农民被剥夺农耕的权利(同时是养活自己的手段),不得不向城市迁徙。这最后的悲剧随着农民越来越穷并被褫夺公权,正在大规模地上演。他们往往被迫离开从祖先开始就世代耕种的土地,费力地在已经聚集大量失业人口的都市找到一份并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就这样,骄傲的农民变成饥饿而且往往饿到发慌的乞丐。这一切在多米尼克·拉皮耶的《欢喜城》中有生动的描述。
只有当这些恶事被提出来探讨时,才可能找到解决世界饥饿问题的出路。我们更需要和平的、人道主义的领导者,需要理解、同情、怜悯和常识而不是技术。企业宣称只要把地球上的农田都转为种植能抵御害虫、风暴、干旱和疾病的转基因作物,就能从根本上杜绝世界的饥饿问题,我们对此深表怀疑。
因此,在2005年5月的《生态学家》杂志中读到一篇关于埃塞俄比亚环境保护局局长土沃德·伯翰·贾伯·依希巴赫博士的访谈时,我非常兴奋,当时他正试图彻底改革该国农业。他积极推广有机农耕,鼓励农民用堆肥和轮耕来改善土质——尤其通过引进豆科植物来提高氮含量——并利用地埂耕作法降低径流造成的土壤流失,或许他的国家能避免转基因作物和农业用化学物质造成的环境污染,也从此摆脱付款给西方企业的困境。此外他和其他埃塞俄比亚的领导人,正在发展当地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环境敏感的放牧方法,并致力于国家市场基础的多元化。
土沃德博士在接受《生态学家》的访谈中表示,没有购买进口化学杀虫剂的需要,因为埃塞俄比亚作物具有多元化和多样性,使他们免于单一农作物种植在广大、同质性农田上惯常会有的害虫问题。他成功地驳斥了行业关于转基因作物能解决发展中国家饥饿问题的断言,坚信依赖技术将“再度‘奴役’非洲,只是这次不是强迫非洲人民在美国的土壤上栽种作物,而是非洲人被迫在非洲土地上种植美国公司的作物”。
土沃德博士,我们向你敬礼!你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多么美好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