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动物工厂:悲惨的饲养场(2)

世界上的游牧族会怎样

类似东非马赛人的游牧族,绝对是依赖他们的牛(羊、驯鹿、牦牛或骆驼)为生。

我和我的前夫雨果在恩戈罗恩戈罗和塞伦盖提工作时,有机会了解一些关于马赛人的事。他们对牲畜有一种爱和深深的敬意,只有在非常特别的场合才吃牛肉,但他们除了牛奶外也会利用牛血。他们把一根锐利的箭头刺进牛颈静脉放血,只要操作正确,几乎看不出牛有不舒服的样子。

令人难过的是,游牧族的好日子所剩无几。因为他们正在逐渐被迫适应定居生活,有时是因为政府法令,更多的则是因为他们生活所依赖的广袤平原在缩减。人口的急剧增加,严重干旱,放牧群过大而导致的在剩余栖息地的过度觅食,以及土壤侵蚀等,都使得土地愈来愈稀少。非洲、蒙古和阿富汗都是如此,放牧山羊、牦牛、驯鹿和牛的情况也是这样。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由走动的成千上万的男女牧民,如今不得不试着在陌生的城市里找工作,他们经常遭遇挫折,却又努力去适应他们既不感兴趣也不适应的生活方式。美国与澳大利亚原住民在某些情况下失去了对自己生活的控制,于是开始酗酒,甚至成了乞丐。那些牦牛、山羊、骆驼和牛,又怎么办呢?

但我发现,在20世纪70年代农业世界的一切突然变了。有人给了我一本澳大利亚哲学家彼得·辛格写的《动物解放》时,我这才第一次听说工厂式养殖场的恐怖——就是以大规模密集的方式饲养动物,以满足消费者以更低廉的价格,买到更多的肉的要求。

从那时起,我对全世界数十亿农场动物的痛苦,有了更多的了解。显然,一切悲苦源自这些农场动物只被当做“东西”对待,然而他们是能够感受得到痛苦和恐惧,知道满足、喜悦和绝望的生命。他们当然有权活在允许尽可能表达其自然行为的生活条件下:猪应该能在一个地方拱来拱去,小猪应该能有地方玩耍,互相追逐并兴奋地尖叫;牛需要在青草地吃草,小牛则在晨光中嬉耍跳跃;各种家禽应该能够刨土并在地上啄食,伸展他们的翅膀。所有的农场动物都该拥有稻草做成的床。

工厂式养殖场的产业模式简单地认为,把动物视为有情众生既没有效率,也无利可图。动物只被看做是将饲料变成肉、奶或蛋的机器,仿佛他们的感情或权益甚至比不上一个自动售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