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学历&英语(3)

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总是对着天空想,你在他乡还好吗?我想她一定在某个地方在每个夜晚相夫教子,围炉夜话了。多么美丽的人啊,多么幸福的生活啊。

第二节:说英语进外企,其实没那么难

英语,英语,英语。

开口说英语有多难?

你问我,我只能说比你想象得容易。关键是要敢于开口!譬如你追一个女生,如果你开口吻了她,估计后面的事情就顺其自然了,说英语亦是如此。

那天,经理把我带到老外面前,老外问:“what is your name?”

“My name is LiPing。”我脱口而出。

“Yeah,LiPing。”老外倒是当了真。等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的时候,我的身后已经传来一阵爆笑。

进入外企后,发现英语还真是必需的。别的不说,就那所有的英文资料就已经让我头疼不已了。另外一个让我困惑不已的是,明明都是中国人,偏偏都David、Tony地叫着。起初还以为是崇洋媚外,后来和老外接触多了,才明白英文名字确实是需要的,因为要想老外明白一个中国人名字的拼音实在是太难了。

记得我们公司一个叫嘉军的小伙子,一直没有英文名,老外苦不堪言,最后只有叫他的拼音缩写JJ,时间久了,大家都叫他JJ。结果是,今天有人摸着他的脑袋说JJ好,明天又一个人摸着他的头也说JJ好。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怒了,脸涨得通红。

还有一点,几乎所有人说话的时候都不停蹦出几个英文单词,一开始我也很不适应,甚至有点鄙视——好好的汉语夹杂着洋文干吗?!后来时间久了,我才深刻体会到,很多比较专业的词汇或者一些大家已经习惯的用语,你一定要把它翻译成中文来说其实非常拗口,也很不方便,尤其是在一个欧美公司更是这样。

我的感觉也是这样。学校里的英语给你的只能是一个基础,真正实用的听说应该在实践中才能领会。所以,如果有机会在一个英文的环境里工作,应该对你的英文从量变发展到质变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在外企有时候英语的应用也不一定就很多,这个后面我会详细介绍。

我刚到公司总是对自己的英语不自信,开会的时候也坐得离老外远远的,生怕他问自己点什么,但有时看到别人和老外谈笑风生,也不由得会投去羡慕的眼神。后来我经过潜心观察,发现他们其实说得都是最普通简短的句子,于是豁然开朗,跑到书店买来《疯狂英语九百句》,疯狂地听与练习。一个月后感觉学有所成,于是在一个下午,趁着别的同事下班,偷偷溜进了一个外国同事的办公室。

“Hello,John。”

“Hello,Tommy。”

“Nice to talk with you。”

“Yeah。”

“Are you from?”

“Germ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