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职业生涯中结识了不少猎头,合作成功后仍然保持联系。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介绍我来北京的猎头,我没有见过她,但我欣赏她的坦白,所以后来一直保持着不错的联系。
其实之前我也没想过要来北京,因为她的极力鼓动,说这家公司如何如何好,有多少多少机会,我也就随口答应试试。后来发现确实如此,这里无论工资还是职位都比我在广东高得多,当然也不排除北京整体工资水平较高的原因。面试成功后我也很犹豫,毕竟在深圳待了这么多年,一想马上就得离开还是一时半会儿不太能接受,她也给了我不少建议与鼓励。虽然有一部分是她工作需要,但谁又能否认她不是一个出色的朋友?
离开深圳的时候,我曾经想去广州拜访她,终因时间关系没有去成。来北京后,我还是不定时会收到她的邮件,询问工作进展如何,有没有压力等等。我也会把北京这边的情况告诉她,直到现在我们都还是朋友。
我之所以要在这里谈到这些,其实主要是想告诉大家,在职场建立自己的人脉是很重要的。
外企如果有职位的需求,会先通过内部推荐的方式解决,然后才会从外部招聘。有外企的朋友推荐也是一种很不错的方式,推荐成功的话,推荐人还能拿到不错的奖金。但被推荐人也要明白,只是推荐而已,企业最终会不会录取这个人,推荐人插不上嘴。当然,推荐人跟主管非常熟的话就不在我讨论之列了。
大家不要误以为这种方式是西式的走后门。其实这种方式在外企非常流行,应该与圈子有关系,因为本公司的人更有可能了解同行业的人才。我身边不少同事都是被推荐来的,我也曾经推荐过朋友去自己的公司任职,效果都还不错。
第三节:要发展,先养成习惯
有人该问了,在外企到底怎样做,做些什么才能保证良好的发展前途呢?大家看到以下几个案例也许会得到一些启发。
案例一:
小A是我职业生涯中碰到的第一个在试用期被炒的员工。
那时候,我还在一家台资企业,小A只是一名普通的工程师。通常台资公司想留人还留不住呢,轻易也不会炒工程师。本来大家来台资公司都是抱着学点东西、攒点钱、当个跳板的心理。公司也没对他抱太大期望,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但是小A的行为雷到了所有人,最终只能被炒。
事情从他来公司第三天开始。当时同批招了不少大学生,对这家小公司也算比较隆重的事了,因此总经理特意安排了见面。会议室里,总经理希望大家能为公司长久服务,新人刚来想给老总一个好印象,大家谈笑风生,一幅其乐融融的和谐画面。没想到,会议刚刚进行到一半,一阵震耳欲聋的鼾声如惊雷般把所有人都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