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外企的状况大致是这样的,核心职位仍然是老外,次一级的,比如各个部门的执行总监等稍微重要的职位一般由香港、新加坡、台湾人把持,再次一级的操作层面的经理才轮得到大陆人。当然,在工资方面,外企相对于本土企业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但在另一个层面上长远来看,突破外企的“玻璃天花板”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事实上,对外籍人士要支付的费用,往往是本土人才年薪的两倍,而雇用本地人花费只是他们的四分之一都不到,因此“玻璃天花板”的存在实际上已经不知不觉地提高了公司的运营成本。但是目前来看,破冰的机会还不是太多。
以我们公司来说,目前这个新项目由我全权负责,可以说我现在的职位比Mike还高,而Mike已经在公司工作十年了,由此可以想象这里的“天花板”了。但是很快,Mike就看到了希望,因为F项目的成功运作必将给公司的业务带来比较可观的增长。总部派Edward加入这个项目了,名义上是给项目组提供更大的支持,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为了对David、Jason二人加以制衡。
原因很清楚不过,假如将来这个项目成为公司的核心业务,公司必将对David、Jason二人更加倚重。到时候万一有什么变动,比如David、Jason跳槽或者有其他想法,公司必然会变得很被动。而对于我这样的小角色,还上不了公司的议事日程,所以公司也乐得给我升职加薪。
Mike本来就是Edward的人,Edward的到来犹如给他注射了兴奋剂,他显得非常积极,不时问我哪里需要他帮忙。这让我很不爽,早干吗去了,现在看到希望了又来找我了?!不过我也不想扫他面子,就给他一些我不想做也懒得做的工作让他搞,免得心烦。
因为David和Edward都是美国人,因此Edward的到来对David没有影响,老乡见老乡嘛。作为交换,David很快被调到另外一个项目,虽然项目小了但级别升了,工资也加了,因此David很Happy地走了。临走还特意送我一瓶洋酒,以表示对我工作的欣赏。
我很开心,毕竟升职加薪了,管它以后有没有继续升迁的机会呢,何况我本来就看透了这样的现状,所以看得很开。不过Jason倒是如坐针毡了,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老外也不例外,最明显的就是很多本来应该交给Jason的工作都交给Mike甚至我了。老外玩阴谋丝毫不比中国人差,他明白要想搞掉某人一定是先架空某人,以免给公司带来大的震动。
没想到,Jason看得很开,依旧不动声色地继续开展自己的工作。虽然他的领导能力有些欠缺,但技术能力绝对一流,多少弥补了这一缺陷,因此综合能力超过Mike。只是领导就是领导,领导要你死,你不得不死。在这里,Edward一方面要树立权威,另一方面又需要自己的心腹支持,所以最后只能委屈Jason。但也不得不承认,Edward确实比Jason的老板David要强,毕竟他在公司总部工作好多年,对公司的文化背景以及运作方式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