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捅不破的“玻璃天花板”(4)

Jason去了同行业的另外一家公司,在欢送他的宴席上,Jason偷偷告诉我F项目很有可能转移去其他国家,要我提前做好准备。其实,即使他不说,我也早对现在的状态感觉很不满了。一个月以前我在网站上更新了自己的简历,同时已经把它传给了几个以前曾经合作过的猎头。

运气总算还不错,猎头把我推荐给北京的一家欧洲公司。这家公司由于刚刚进入中国,对人才需求很大。到一家还未成型的公司,意味着挑战也意味着机会。以前一直在比较正规的大公司,一切都是按照流程做事的,我也忽然想尝试改变一下自己了。

这家公司在深圳设了一个专场招聘会,于是我有机会和总经理面对面交流。总经理是中国人,我跟他谈了一会儿,彼此感觉都还不错。他显然对欧洲企业的文化理解比较深刻,看起来也非常有亲和力,这给我一个全新的感觉。

他给我介绍了公司的文化,以及对公司将来发展的期望,甚至公司的薪资待遇,也对我提出了加盟的期望与要求。基本上符合我的要求,于是在他第二次打来电话的时候,我就答应了。

在决定是否来北京的日子里,我跟所有面临选择的人一样彷徨无助。我咨询了很多人,多数人持不同意见,无非是一些无法适应北京天气和压力竞争等。坦白说我自己也不想一辈子置自己于奔波中,在珠三角这几年时间,不管怎么说我都已经基本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也有了自己的人际关系网。重要的是,如果在这里失败,我可以借助自己的经验迅速爬起来,去北京之后呢?万一不适应或者是失败呢?一切都是未知数。

让我感觉不妙的是,在这里我逐渐习惯于安逸享乐。是啊,如果条件允许谁不希望天天歌舞升平呢。思来想去我决定再给自己一个机会,毕竟我还年轻,我仍然还可以允许自己折腾,等到自己过了而立之年的时候估计想折腾也没了力气,当然也没了心情。换个角度想,就算到北京失败了又如何呢,我仍然可以回来重新开始,一开始我不就是这样的吗?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这样,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总能够放手一搏,可当我们拥有一点点东西的时候,就患得患失从而丧失了很多难得的机会。

我只是在临走的时候和几个关系比较密切的朋友进行简单的口头告别,因为我不愿意再一次面对别人诧异或者羡慕的眼神。我已经见到太多这样的东西了,不是我在乎,而是我只想心无旁骛地勇敢走下去,不带任何杂念,同时我也担心那些善意的劝阻会停止我希望继续往前走的脚步。

当我终于站在北京landmark大厦上,对面就是金碧辉煌的希尔顿大酒楼,远处依稀还可以看到灯火通明的国贸大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回首过往,我不禁感叹,从没想过自己也可以站在这里眺望将来。想起二十几年前的自己,为了一本心爱的小人书,偷偷藏几个母鸡蛋的窘迫,不禁潸然泪下。

走出landmark,顺马路走过国贸,再到秀水街,然后坐地铁到天安门,感觉北京比我五年前来的时候漂亮很多。让我意外的是,直到天黑我也没有等到肆虐的大风,我记得五年前我在这的时候,几乎每天到傍晚都是北风呼啸。回到酒店我没有一丝疲倦,反而感觉精神抖擞,打开电视我扑面而来的歌声振聋发聩。

生命就像一条大河

时而宁静 时而疯狂

现实就像 一把枷锁

把我捆住 无法挣脱

这谜样的生活锋利如刀

一次次将我重伤

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

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

我要飞的更高

飞的更高

狂风一样舞蹈 挣脱怀抱

翅膀卷起风暴 心生呼啸

飞的更高

一直在飞 一直在找

可我发现 无法找到

若真想要 是一次解放

要先剪碎 这有过的往

我要的一种生命更灿烂

我要的一片天空更蔚蓝

我知道我要的那种幸福

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