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外企工资(1)

第六章外企工资

在第一家公司,我对外企的工资规则了解不够透彻,后来从第一家外企出来后,我逐渐了解了外企的工资规则。

外企的工资有多高?我只能说比你想象的高,经常看到天涯上有网友质疑某某20000元/月工资的帖子。事实上,我以前工程部的高级经理(大陆人)45000元/月,还不含福利。

有一次陪老外面试一个小硕,仅仅是陪同,老外不喜欢别人干涉他的决策。小硕开口8000元/月,那家伙走后,老外脱口一句我终生难忘的话:It’s very very cheap。其实我觉得那个硕士挺不错的,如果他直接开价到15000元/月,那个职位非他莫属,可惜就因为他不明白规则。也许老外比我们更明白便宜无好货。

因此不要老拿中国人的想法衡量美国人,你给不起工资不代表老外给不起,你要知道人家赚的是美金。也许你觉得10000元/月很多,但在老外的眼里估计也就是你眼里的几百元不到。欧美企业一般处于产业链的顶端,或者拥有某个元器件的专利,典型的如Microsoft、HP、Intel等。他们拥有定价的主导权,通俗地说利润高得你不能想象。因此那点工资是毛毛雨啦。

老外(特别是欧美)比较强调价值与责任,用到企业上就是要求企业、员工、供应商(甚至供应商的员工)等多方共赢。前段时间APPLE调查富士康的员工福利就是很好的证明。

由于强调企业、员工、供应商共赢,因此外企的员工普遍会有比较好的福利与成长。但是比较以前,中低端职位(普通的工程师、技术员)已经下降得很厉害了。

不过目前高级人才(主管以上),外企(纯粹欧美)缺得厉害,因为最近几年每年都有大量外企向中国转移。以前不敢转移是比较担心中国的政策变化,现在估计比较放心。因此兄弟们,时不我待,抓紧学东西让自己变成高级人才吧。

大部分中国人都多少受到国有企业体系的影响——每到月末,所有人的工资都贴在布告栏上清清楚楚,没有一点隐私可言。甚至不时可以看到一堆人围着工资布告栏品头论足,好不热闹。当然有没有隐性收入不在我考虑的范围。外企则不同。到发工资的时候,每个人领到自己的工资条就若无其事地离开了。在外企,私下讨论工资是违反规定的,一旦被公司发现,因此丢掉饭碗的事也屡见不鲜。一般没有外企经历的人,对这种情况很难理解。

那么,是不是这个话题就无解了呢?外企的工资体系究竟是怎样,个人之间究竟有多大差别?举个例子吧:欧洲D公司要在中国开分厂,需要大批人才。通过筛选最终他们认为A、B、C三位符合他们的要求,也就是D公司想同时录取他们三位。

A目前在台资公司月薪2000元,期望工资4000元;B目前在一家日资公司月薪4000元,期望工资8000元;C目前在一家美资公司月薪6000元,期望工资12000元。正常情况下ABC三位都会被录取,最有可能的结果是,A的录取工资是4000元,B的录取工资是6000元,C的录取工资是10000元。但是大家注意哦,他们到公司后可能做的是同一工种、同一职位。也许这也是外企要求工资保密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你是A,知道情况后肯定郁闷。但是这又能怪谁呢?你只期望4000元,没有给一个发你10000元/月的理由。遇到这种情况,即使资本家再有钱,也不可能白白给一个没有要求的人吧?

这时,又有人该说了,难道资本家给C10000元/月就不傻了吗?因为他完全可以花4000元/月找另外的人啊。但是事实上,资本家还真不傻,人家就认定C能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况且那一点钱对资本家来说毛毛雨了,用我们总经理的话:那点钱对公司来说是no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