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在继承的基础上变革

领导篇

在继承的基础上变革

在继承的基础上变革

无疑,企业的活力亦即竞争能力是通过持续不断的变革而得以保持的。这已成为所有企业领导人的共识。其实,这也并非是什么新的发现。变革导致社会进步,变革导致组织进步(当然包括企业),早已是一条历史规律。否则,伟人毛泽东就不会说“生命在于运动”。否则,江泽民同志就不会说“与时俱进”。

问题是怎样去变革、去运动或者去“与时俱进”?也就是变革方法论的问题。纯粹从变革的目的而言,企业领导人变革的动机是很简单的。要么是因为市场环境变化了,企业必须跟着变。要么是企业发展了,有了更高的目标,所以必须相应改变。当然 ,还有一种情况是企业出问题了,不变革就面临倒闭。变革的原因或者动机无非这么几种。所有企业领导人对变革的困惑归结到底只会是变革的方向和方法。

大多数企业领导人在思考变革的时候会从创新策略着眼。标新立异通常会是富于进取精神人士的一种习惯。但是,有许多领导人这种标新立异的变革举措却未能获得良好的结果。为什么呢?这里面涉及到变革的方法问题。

在我看来,大多数进行管理变革并且获得成功的领导人都比较好的把握了两个原则,亦可以称为方法。其一是对“继往开来”这句成语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与执行。其实,当我们试图进行一场管理变革的时候,首先要搞清楚的并不是具体的变革策略,首先要搞清楚的反倒是我们应该继承什么。因为,只有当我们搞清楚该继承什么之后,再去寻找变革的方向和制定策略才是有基础的。也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变革不断创新,企业才会活力愈强积累愈厚,并保持一以贯之的持续发展。没有继承基础的管理变革有些时候对企业是一种杀伤与破坏。

其次,在发动管理变革的时候,我们也需要牢牢“温故知新”。温故的目的在于发现规律,历史永远是最好的镜子。知新的目的在于找到正确的方向。温故知新与继往开来并不完全是相同含义。温故知新是方法论,继往开来则更多强调创新与继承的关系。二者结合,对企业管理变革的成功无疑是一种保障。

总之,企业的管理变革需要支点,也需要方法。没有支点和方法的任何努力多半是一种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