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从心开始(1)

胡邓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博士,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国内著名心理公益热线“青春热线”理事会常任理事,中国首批接受IPA三年专业培训的中国精神分析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参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项目,获2001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人际交往--从心开始

◆ 胡邓

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已经越来越成为事业成功、生活和谐、家庭幸福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往往源自双方的不了解,这时就涉及到精神分析。精神分析是心理治疗领域的一个词语,在座的很多朋友可能都有孩子,我们发现有的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可能会为了捡个铅笔头在桌子下面趴10分钟,老师讲课时有的小学生玩手指头注意力不集中,你问这些小孩子是不是坐不住他说是,你问他再小的时候有没有人说他有多动症他说有,再问他妈妈孩子是不是剖腹产,99%都是,剖腹产的孩子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但这样的孩子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智商比较高。当你看见一个小孩子上了中学后沉溺于网络、早恋、在家里不听话,你问他2岁到5岁的时候是不是没有和爸爸在一起生活,或者爸爸虽然和他生活在一起但不怎么管他,孩子会说是。有句老话是“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0到5岁是一个孩子成长非常重要的时期,0到1岁之前孩子一天都不要和妈妈分开,这是帮助孩子形成安全感的最核心时期。有的人对什么事情都持有乐观积极的心态,这种状态其实从他1岁以前就定下来了。18个月的孩子持续和妈妈分开9天,形成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会影响他的一生,造成在人际交往中难以交往等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做心理治疗要从后续问题找原因,这是决定论,不仅仅是简单的决定论而是可变的,经过心理治疗和心理干预这个人是可以变化的。在变化的过程中存在事倍功半的问题,很多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双语幼儿园或者双语小学上学,认为语言能力开发越早越好,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孩子学语言的最佳时期是12岁即上六年级或者初一的时候,这个时候学双语是事半功倍的。12岁以前以后都能学,60岁的老太太学英语也没有问题,但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是不同的。

精神分析是我训练的一个背景,我是一个心理治疗师,我每天都会面对有问题的大学生来找我咨询。有个大学生想自杀,说前一天晚上吃晚饭时他和女朋友吵架了,女孩一拍桌子走了。夜里12点男孩开始给女朋友发短信,此后每隔半个小时男孩发一个短信,女孩一直都没回。男孩很低落,说不想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