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 电信业不适用于快速创新
以下论述对于电信业来说都是崭新的。直到20世纪90年代,通信标准的导向开始有了演变。每一个电话可以连接到地球上的任何其他人,而通信网络仍然是最广泛的人与人之间的互联方式。任何一个新的电话机、公共交换中心或其他设备都必须符合严格的标准,从而以确保整个系统不会混乱。这样的标准化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漫长,而在3G标准化工作上总共花了大约十年时间。
人们只要通过单一的设备便可接入通信网络电话,唯一提供的服务是通话,在没有新的企业成员进入领域的时候,基于这样标准的技术发展,是可以保持下去的。每一个新的想法都必须与产业同盟经过协商,并在达成共识之后才会用新的法则来赋予在原来的标准上。而对于每一台设备,都必须经过全面测试后才能在原有的标准下进行安装。一些非语音通话设备,如传真机和网络调制解调器,它们也有严格的测试及各自的标准。尽管如此,调制解调器已经是第一个使得计算机和通信网络开始互通的设备。
2.2.7 计算机产业的蓬勃发展与快速创新
PC革命以一种缺乏理智近乎牛仔的作风,通过快速编码和建造设备,并且几乎没有经过测试(使用者报错以达到系统改进)的情况下推动了起来。而当计算机价格变得越来越低廉,个人使用已经不再成为奢望,一切都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计算机的蓬勃发展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尝试做任何事情,并使其拓展成为一个巨大的新兴的行业。在20世纪80年代,个人电脑仍然孤立地放在每个人的桌上,但在20世纪90年代,却因为通信以及各种网络技术的出现而把大家联系在了一起。最早的网络,是通过点对点网络以及LAN(局域网)把两个或者更多的电脑联系在了一起。而网络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也得出一项理论,即越广义的网络,越容易获得更多的好处。罗伯特·梅特卡夫成立了著名的网络公司3COM,并提出了网络成长速度是将以用户数量的平方为递增速度的理论。因此,更大、更广义的互联网将比小型网络提供更多的实用工具。
从早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局域网之间的相互连接从而形成了广域网。在局域网中建立新的线路只能做到在这个网络中每一个PC机的互相联结,却无法连接到通信网中,而广域网则是通过通信网络和综合业务数字网进行相联。电脑终于通过通信网络达到了真正互联。而最大的突破在于互联网终于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数据网络。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单纯地利用互联网寻找数据仍然是很多学生的主要搜索方式,而直到出现了网页浏览器,一切才开始有了改观。在1994年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开始加速,使得美国《时代周刊》把互联网当作了它的年终封面。而互联网带来的知识产权也打破了一些事实上的数据标准。现在的3G服务也是基于IP标准 ,而互联网数据与传统通信的互通也得以完成。
通过PC和Internet(互联网)进行的大量创新,对于传统通信行业是一个威胁。在一个标准出现之前,任何创新,供应商都会对外宣称,它们的技术路线目标是针对未来三年甚至更长。而对于通信运营商来说,提前为这未来三年做准备,无疑不算是一个困难的事情。未来总是在众人规划之中,没有太多的惊喜,因为标准的习惯性产生与部署,当下的IP标准,使得任何网络,任何网络服务,任何个人电脑,都在同一个舞台上出现了。同时也创造了新的3G运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