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新角度

寻求新角度

我们常常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有的人会选择放弃,有的人会选择不达目的不罢休,而有的人会改变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新角度,毫无疑问,最后一种人是最有可能解决问题,并有大的收获的人。

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其死盯住不放,不如把问题转换一下,化难为易,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聪明人可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不聪明的人可以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事实上,解决复杂问题时能够化繁为简,就体现了一种新的视角。“曹冲称象”中,曹冲之所以能够把称大象这么一个复杂的困难问题变得简便易行,关键是他把“称大象”变成了“称石头”。

把自己生疏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的问题,开启了另一个视角,就会产生一条新思路。

19世纪末,法国园艺学家莫尼哀要设计一种坚固的花坛,然而,他对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一窍不通。于是他把花坛的构建转换成植物的根系来作为切入点。植物根系盘根错节,牢牢地和土壤结合在一起。他把土壤转换为水泥,把根系转换为一根一根的钢筋,并用水泥包住钢筋,结果不仅建造出了新型的花坛,而且发明了钢筋混凝土。

把不能办的事转化为能办的事,我们就多了一种观察和解决问题的新视角。其实寻求解决问题的新角度可以有很多的方法。比如:可以思考让产生问题的条件发生改变,也就是思考如何通过改变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决定条件,使其随之发生适应某个问题的某种变化,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启示。例如过去用冰箱都是冷冻室在上面,冷藏室在下面。日本夏普公司进行了换位思考,发现用户对冷藏室用得较多,还是放在上面方便。于是设计时换了个位置。但由于冷空气往下走的特性,改变设计后冷冻室的低温不能很好地利用,比较费电。但研究者又思考,如果想办法让冷空气往上走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于是,在冰箱内安上排风扇和通风管,把下面的冷空气提升到上面的冷藏室。经过条件转换思考,新型电冰箱既使用方便,又保留了原来省电的优点。受到了用户的欢迎。

日本一家庭主妇煎鱼时发现鱼肉总是粘锅,煎好的鱼铲起来很费事,而且鱼也容易碎掉。她通过换一下加热位置在锅盖上安装电阻丝,发明了煎鱼不糊的锅。

一个小村镇内只有两个理发店,甲店很脏,地上都是头发,乙店很干净地上不见头发。在这种情况下,某人通过换位思考,仍然去了甲店理发,他的理由是地上头发多的理发店,说明顾客多,自然是因为理发师头发剪得好。

另外,寻求解决问题的全新视角,也是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这就需要你努力从众多的新角度去思考某一事物或问题,以便获得更多的新认识,提出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美国密歇根州詹姆斯敦小学的一位教师曾让每个学生都给当地企业写一封信,提个尽可能荒谬的要求。小学生凯特于是写信给当地的一家快餐连锁店说,她希望能终身吃炸鸡,因为这是她的最爱。结果这家快餐店竟答应了凯特的要求,因为连锁店老板觉得凯特把这家店的食品当做自己的最爱是他们的荣幸,从凯特的视角看来是荒谬的要求,店老板以新的视角却是对他们食品的钟爱。

某班的学生去农村劳动,甲生说发现白菜上有虫子,想把它弄下来踩死,免得白菜叶子受损,问老师对不对?老师答对!乙生说:老师,虫子是有生命的,不应该踩死它。老师也答对!丙生听了很不理解,便问老师,两个人意见相反,总有一对一错,为什么说他们两个人都对呢?老师答对!三个人都对,这就是因为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结果不同。

脑筋急转弯的思考方式就是寻找新视角,结果往往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例如有个人站在20层的窗台上往下跳,下面没有保护设施,他身上也没有穿帮助滑翔的东西,跳下后却没有摔死,也没有摔伤,这是为什么?答案是向室内跳。

有这样一次考试,30道题,答题时间是10分钟。按正常的思维,这是无法完成的一次考试。最后只有5个同学完成试卷:1~28题全部未做,仅回答了最后两个问题。原来,第28题的内容是:前面各题均无须回答,只要求做好后两题。这5位同学答卷过程中未按部就班地从前往后做题,而以新视角找到了完成试卷的途径。

寻找解决问题的新角度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一种改变,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很多时候就是这么看似不起眼的一步,就可能令局面大为改观,让我们看到“柳暗花明”的一片新天地。

把“称大象”变成“称石头”,改变就只需要这么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