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瓦伦达心态”
心理学上有一种“瓦伦达心态”,即专注于工作而不在乎产生的负面影响,这种心态对于欲成大事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当你在工作时,要善于进入瓦伦达心态。
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来,人们就把瓦伦达以前那种专心致志于做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的后果,不患得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
同时,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也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瓦伦达心态:人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比如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前一再告诉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大脑里往往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时候球大多都会掉进水里。这项研究说明在工作的时候,如果给自己一个毫无意义的思想包袱,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使事情走向反面。
那么怎么样才能迅速进入“瓦伦达心态”呢?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凡事先行动起来,在行动中决不要去想这么做的后果。这样做,可以让人不再犹豫,不再顾此念彼,从而达到“瓦伦达心态”。凡事先行动起来,一旦迅速进入行动状态后,就不用多想其他问题,只想着逼上梁山,背水一战,只有一条路走到黑。这样反而容易成功。
当然在行动中,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是在所难免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行动中去纠正、去调整。如果我们害怕在人多的场合讲话,一定要找机会去说,大声告诉自己如果社交心理障碍多,就会怯懦。想去找一个人的时候思虑太多,这时候最简单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自己多想,现在就做,而且马上就做,打断自己原有的那种思维逻辑和习惯,走出第一步,勇气就产生了。芭芭拉·格罗根指出:“无论做任何事情,开始时,最为重要的是不要让那些爱唱反调的人破坏了你的理想。”
要想挣脱舆论的枷锁,只有行动起来并保持“瓦伦达心态”,因为“这个世界上爱唱反调的人真是太多了,他们随时随地都可能会列举出上千条理由,说你的理想不可能实现。你一定要坚定立场,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先投入战斗,然后再见分晓。”法兰西雄狮拿破仑这样说。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但丁在其伟大作品《神曲》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句千古名言。但丁在其导师、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引导下,游历了惨烈的九层地狱后来到炼狱,一个魂灵呼喊但丁,但丁便转过身去观望。这时导师维吉尔告诉他:“为什么你的精神分散?为什么你的脚步放慢?人家的窃窃私语与你何干?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要像一座卓立的塔,绝不因暴风雨而倾斜。”无论是走在地狱、炼狱还是天堂,“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这就是瓦伦达心态。向着目标,心无旁骛地前进。这是每一个成功人士必备的素质。
19世纪英国有位叫约翰的船舶大王,他在创业之初曾以收捡别人丢弃的生菜为生。他每天将别人丢掉的菜叶洗干净,加盐做成酱菜卖给贫苦的劳工,当时许多亲戚和朋友都十分看不起他。把他看成是一种丧失了尊严和追求的乞丐,认为他有意义的人生就此戛然而止了,将在碌碌无为和浑浑噩噩中度过余生,并极有可能是孤孤单单一个人,因为很少有女孩子会愿意嫁给一个乞丐般的男子。然而,约翰并没有被他人的舆论所吓倒,别人越轻视他,他干得越起劲。后来,他不断改进酱菜的味道,成了规模很大的酱菜批发商,最后逐渐成为船舶大王。
行动中的瓦伦达心态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使人更易通往成功呢?这是因为行动中的瓦伦达心态使人心中眼中只有目标,这样就使人可能采取最与众不同的、最有创意的、最简单直接的方式甚至是直觉的方式达成目标,而不落于俗套。这就是制定自己的行动规则,而不管别人的看法如何。
在工作中,如果你是一个喜欢思前顾后的人,那么请把你的思考转移到行动之前,多对工作进行全盘的考虑和综合的权衡,当这个过程完成,你已决定去做这件事的时候,那么,请你务必理清思想上的杂念,尽快进入瓦伦达心态,全身心地去迎接美好的未来。
以“瓦伦达心态”去行动,人心中眼中就只有目标,而不会产生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