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借口不如找方法

找借口不如找方法

不找借口找方法是无数商界精英秉承的理念和价值观,被众多企业奉为圭臬。它体现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工作精神,一种诚实、主动的工作态度,一种完美、积极的执行能力。领导需要的正是具备这种精神的人,他们遇到问题总是竭尽全力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找借口回避或推脱。

不找借口找方法强调的是每一位员工应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其核心是敬业、责任、忠诚和服从。这一理念是提升企业凝聚力、建设企业文化的最重要的准则。秉承这一理念,众多著名企业建立了自己杰出的团队。

日本松下集团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就是一个从不找借口推脱卸责的人,他对自己如此,对员工也是同样的要求。他不允许下属为工作上的失误找各种借口或理由,要求他们大胆承认自己的错误,发现工作上的问题。这样做使得整个松下集团从上到下建立起了一种敬业负责的风气,所以成为日本的精英企业并不为奇。

你经常说的一句话可能是:“我们以前从没那么做过”或“这个问题好像很复杂,很难解决”。这些话在我听起来就像是腐蚀你的慢性毒药,是慢慢吞噬你身体的响尾蛇。

没错,在做事之前你可能会有一丝担忧,我也会一样。但我从不拖延,从不找借口,我唯一花时间的是寻求方法。只有最愚蠢的人才会在找借口上浪费时间!

在你的心中,你必须相信,方法总比问题多。你只有这样,才能迎接新的挑战;你只有战胜一个个新的挑战,才能品味久违的成功。

你必须把思考借口的时间用来思考解决的方法。

一流的人找方法,末流的人找借口。一件事你不做你就不会知道能不能做。你不去拜访客户怎么会知道客户其实也特别想与你合作呢?你害怕过竞争对手吗?那么你是否知道竞争对手也非常害怕你呢?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我相信这句话的魅力,它会让你因为找方法而脱颖而出。虽然我们只是众多普通员工中的一员,但是只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认真地找方法把每一件事情解决好,你会因为在困难面前永不退缩、努力寻找解决方法而脱颖而出。

美国职业篮球协会(NBA)1994年至1995年赛季的最佳新秀杰森·基德,谈到自己成功的历程时说:“我小时候,父亲常常带我去打保龄球。我打得不好,总是找借口解释为什么打不好,而不是去找原因。父亲就对我说‘别再找借口了,这些不是理由,你保龄球打得不好是因为你不练习。’他说的对,现在我一发现自己的缺点便努力改正,绝不找借口搪塞。”达拉斯小牛队每次练完球人们总是看到有个球员在球场内奔跑不辍一小时,一再练习投篮,那就是杰森·基德,因为他是一个为自己寻找原因的人。

生活中,你也碰到过这样的问题,原本计划在未来的一年里每天背5个英文单词,希望一年后就可以看一些英文读物,但是在此后的每一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阻碍你计划的实现,于是逐渐地懈怠了,放弃了,后来即便每天无所事事也不愿拿起书来,一年之后自然是一事无成,这时你仍可能说自己工作太忙了。随意找借口让自己心安理得。

大多数的人在做一件事情不成功或者被批评的时候,总是会找种种的借口推卸责任,因为他害怕承担错误,害怕被别人讥笑,或者只是想得到暂时的轻松和自我解脱。上班迟到了,可以说是因为堵车;工作搞砸了,可以说是领导决策错误;客户不满意,可以说对方过于苛刻;升不了职,可以说领导偏心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借口就是一个掩饰自己弱点、推卸责任的“万能器”,有多少人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责任。更为可怕的是,借口常常还是一张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挡箭牌”,容易扼杀人的创新精神,让人消极颓废。它更是一剂鸦片,让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品尝它,逐渐地让你变得心虚、懒惰,遇到困难就退缩,最终丧失行动能力。

那些认为自己缺乏机会的人,往往是在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而成功者大都不善于也不需要编排任何借口,因为他们能开动自己的脑筋,为遇到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也能为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负责,也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

那些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取得成功的人,并非有超凡的能力,而是有超凡的心态,那就是不找借口找方法。他们能积极抓住机遇,创造机遇,而不是一遭遇困境就退避三舍,寻找借口。

习惯性的拖延者通常也是制造借口与托辞的专家。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事情无法完成,而对为什么事情应该完成的理由和方法却想得少之又少。事实上把事情“太困难、太无头绪、太花时间”等种种理由合理化,的确要比相信“只要我们努?、勤奋就能完成任何事”和找到解决麻烦的方法的念头容易得多。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为没做某些事而制造借口,或想出千百个理由为事情未能按计划实施而辩解,那么,劝你最好还是自省一番吧!

不找借口找方法体现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工作精神,一种诚实、主动的工作态度,一种完美、积极的执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