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自己没有机会
人的一生中总会有那么几次大的机会的出现,每一次足已让你有成功的机会,但是当机会真正到来的时候你是否真的就能把握住呢?别说没有机会,机会你把握住了吗?
古人云:“胜者先机而作,智者见机而行,愚者失机而悔。”想要杰出,成功,不只是修炼自己的能力,积极地为自己创造机会,而且还要善于把握住身边出现的机会。
别等待,机会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成功人士常说:“我总有机会!”失败者的借口是:“我没有机会!”失败者常常说,他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缺少机会,是因为没有人垂青,好位置就只好让别人捷足先登,等不到他去竞争。
一位探险家在森林中看见一位老农正坐在树桩上抽烟斗,于是他上前打招呼说:“您好,您在这儿干什么呢?”
这位老农回答:“有一次我正要砍树,但就在这时风雨大作,刮倒了许多参天大树,这省了我不少力气。”
“您真幸运!”
“您可说对了,还有一次,暴风雨中的闪电把我准备要焚烧的干草给点着了。”
“真是奇迹!现在您准备做什么?”
“我正等待发生一场地震把土豆从地里翻出来。”
被动等待,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就是在错失良机,就是无异于把自己的命运交付给未可知的外力来决定。有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等待一个足以使他成功的机会,但最终都是徒劳无功,可惜白等了。可是有意志的人决不会找这样的借口,他们不等待机会,也不向亲友们哀求,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机会。他们深知,唯有自己才能给自己创造机会。
亚历山大在某一次战斗胜利后,有人问他,是否等待机会来临,再去进攻另一个城市,亚历山大听了这话,竟大发雷霆,他说:“机会?机会是要靠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创造机会,便是亚历山大之所以伟大的原因。因此,唯有去创造机会的人,才能建立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
伟大的成功和业绩,永远属于那些富有奋斗精神的人们,而不是那些一味等待机会的人们。应该牢记,良好的机会完全在于自己的创造。如果以为个人发展的机会在别的地方,在别人身上,那么他一定会遭到失败。机会其实包含在每个人的人格之中,正如未来的橡树包含在橡树的果实里一样。如果一个人做一件事情,总要等待机会,那是极危险的。一切努力和热望,都可能因等待机会而付诸东流,而那机会最终也不可得。
因此,“我没有机会”,这只是失败者的推诿之辞。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
爱因斯坦曾说过:“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里的“准备”主要有五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的积累。没有广博而渊深的知识,要发现和捕捉机遇是不可能的。二是思维方法的准备,只具备知识,而没有现代思维方式,就看不到机遇,只好任凭它默默地从你身边溜走。三是长远的目光。能不能很好地把握机遇关键是两个字:眼光。看得远,才能发现机会。鼠目寸光,就是机会在眼前也看不见。一个有雄才伟略并渴望成功的人,须有长远的眼光和发现机遇的本领。而一个已经成功的人,超凡的眼光没准能使他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四是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种精神来源于一个宏伟的目标,有了目标就能够集中精力持之以恒,面对困难,百折不挠,这样就可能找到机会。五是当机立断,说干就干的实践精神。很多人在机会面前犹豫不决,就会坐失良机。在机会面前关键是要采取行动,立即行动,机会就成为现实,就会改变你自己的状况;不行动,就永远也不会有机会。
相传鲁班被茅草划破手指,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锯;牛顿见苹果落地触发了灵感,发现了万有引力;伦琴在实验时,从手骨图像中,发现了X射线。耐克鞋受人喜爱,一部分归功于采用了“华夫糕式”鞋底,使鞋子变得轻巧美观。这项设计上的革新是的夫曼设计的,他说:“那天我看见妻子的蛋奶烘饼烤模,想到鞋底也可以做成华夫糕模样。”……这些人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因为平时既有知识的积累,又具备灵活的思维方式或其他方面的准备,否则,也会像李比希错过发现新元素溴一样,抱憾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