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寂寞兰花 二(1)

一般人会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做了官才知道,官身不自由。原来在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任党组副书记,基本上是自由的,现在不一样了。现在配了秘书、司机、服务员,一切活动都是有安排的,有一张满满的时间表支配着我的一切。

通过我近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按照惯例,办公厅安排了科技、文化、教育、卫生、计划生育和旅游部门的一把手同我见面。像这样的见面会,只要常务副市长赵志达到场就行了,可潘泓铮不请自来,会议就又上了一个档次。

本来,这个见面会早该搞了。办公厅的同志也早就征求过我的意见,可我坚持要先摸摸情况,把这些单位的基本情况弄清楚了再开这个会。

潘泓铮一进门,就微笑道:“听说李副市长先生以画招商立下了汗马功劳,我是专门来祝贺的。”

在座的人都会心一笑,市政府一把手到场,也是对我的捧场,我应该感激。可读书人的毛病又犯了,知道潘泓铮讲得并不怎么好笑,唯有“先生”二字,打着粤语,有点憨态可掬。我知道,大家的笑就是冲着这一点的。

赵志达急忙让座,潘泓铮便在正中坐了,感慨地说:“是呀,如果省委多派几位像李副市长这样的学者官员来,眉江的发展,肯定会有一个大的起色。大家都知道,眉江机场建设,对于眉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建设工程,谁要是在这上面立了功,市委是看得到的,市政府也是看得到的,全市人民是看得到的。静之同志刚来不久,对这位同志的工作,市政府是满意的,市委是满意的。今后教科文卫系统有了这样一位掌舵人,我对这个系统的工作是可以放心了。”潘泓铮的话讲得有些过头,我知道,他之所以这么讲,也是在支持我的工作,不由有些感激地看了看他。

潘泓铮在报社架子大,做了市长,人称博士市长,架子就更大了,但他对我一直不错。

赵志达的话就更有味道了,“刚才潘市长已经讲了,李副市长是学者官员,由一个学者官员来领导我市的教科文卫工作,是眉江的福气啊……”

市政府一二把手的话,让我这位“学者官员”觉得很不好意思。

这时,突然听赵志达说:“下面请静之同志讲几句——”

我忙正了正身子,扶了扶话筒,说:“刚才两位市长把我说得太好了,我很惭愧啊!今天同大家见个面,今后有什么事尽管找我。眉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很喜欢这座城市,也想努力把工作做好。可我还是个外行,比如科技方面,我不但是外行,而且外行得很,今后一定要向大家多学习,多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