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寂寞兰花 四(1)

机场选址确定在眉江城外的眉山之南,那里是一马平川,距市区不到10公里。

今天,吴海峰和潘泓铮约上我,要去现场看看。我有点迟疑,按照分工,像经济建设方面的事,应该是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志达同他们联系最多。

吴海峰还没什么,潘泓铮却是不怎么满意赵志达的。赵志达是从县委书记升起来的,是眉江人,地头熟,有点那种处处为眉江人民着想的意思。作为常务副市长,他分管经济、财政、税收工作,“口袋”捂得紧,好像外面来的官员只会花钱,全然不顾眉江人民的利益似的,是所谓的地方保守派。持有博士学位的潘泓铮则属于新锐派,在他眼里,赵志达简直就是“土包子”一个。

前几天,潘泓铮就把我请到他的办公室,同我回忆了一段以前在一起工作时的“美好时光”,也曾谈到“桃园事件”。他说:“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只不过有的人厌倦这种斗争,有的人却对斗争富有激情……”他稍稍停顿了一下,又道,“是的,是富有激情。毛泽东同志就讲过,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嘛,还总结出一套至今仍可引用的斗争哲学。伟人就是伟人,什么东西都能够上升到一个理论层面。”

我点着头,却感到没什么话说。我不知道,他这一通“斗争哲学”说的是“桃园事件”,还是目前在市政府工作遇到的新问题。

潘泓铮点燃一支烟,深深的吸了一口,吐出来,蓝色的烟雾在办公室里弥散开来。他的目光因此而显得格外深沉,让人捉摸不透。

能够从省报党组副书记、副总编辑做到市长这个位置上,成为号令一方的地方行政长官,除了高学历,还不得不承认,潘泓铮懂政治,也讲政治。

但是,当我想到后一层意思时,心中隐隐生起一丝不安。我知道,他现在要“斗争”的对象是常务副市长赵志达,下一个目标会是谁呢?不到那一步,还真不好猜。

严格说起来,赵志达是一个踏实做事的人,但有时候显得小气。这个小气不是个人性格问题,用时髦的话说,就是思想不够解放。想想由一个乡党委书记、县委书记,升到常务副市长,说他思想不解放,能走到现在这一步吗?说白了,他是农民的儿子,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农耕意识。要同高学历的博士市长共事,当然是处处小心。比如城市建设,前些年才建成的七层楼,潘泓铮说声:“不行不行,太矮了,炸掉重来,要修高,修高,修成电梯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