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寂寞兰花 三(6)

让我倍感惋惜的,是在晚餐即将结束的时候,阿依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要她务必回报社处理一篇稿子。好在眉江距省城还要差点才100公里,回去不是难事。

晚餐只得匆匆收场,我让夏恒安排郑强把我的奥迪车开上,一行人在留香斋外与阿依依依话别。

阿依读出了我眼神里的失望,“静之,记住,回省城给我打电话!”说罢挥挥手,在华灯初上时分,绝尘而去。

送走阿依,邹广云还要请喝茶,吴海峰看了看姚慧,见他已经醉得很厉害了,便望望潘泓铮,又望望我,说:“散了吧?”

“散吧!”我和潘泓铮都说。

今天这个小范围的聚会,邹广云收获最大。席间,吴海峰和潘泓铮都曾问了一些文化方面的工作,两位领导居然都说:“有什么困难向李副市长多请示,多汇报。”

能够如此近距离地同书记、市长“亲密接触”,邹广云这顿晚餐肯定没白白消费。

没过多久,市文联要召开文代会,报告打上来,我在上面写了一句话:“眉江作为全省经济大市的地位已经形成,对于文化的投入,我个人觉得,还是要拿出一个经济大市应有的气度。请海峰、泓铮同志批示。”

报告要求市财政拨款20万元作为会务支出,大家都知道,钱方面的事,一定要一把手表态。报告到潘泓铮手里,他批了15万元。吴海峰最后又给潘泓铮打电话:“20万就20万吧,这些文化人难得潇洒一次。”

看来,这两位一把手对邹广云的印象还不错,这就是他今后从政的政治资本,不是花钱就能够买到的。

邹广云20万元到手,到我办公室连连致谢,并表示一定要在文代会上,号召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振奋精神,潜心创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力争把眉江建成我省的文化大市,与经济大市比翼齐飞。临到出门,才压低声音对我说:“要不是李市长在报告上的意见签得好,哪会这么轻松就能拿到钱啊!”

我想,这个人还是知道天高地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