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节:第三章 河源探险(14)

墨玉集团总裁李铁柱干了一辈子煤矿,职业的习惯让他特别精细又周到,他已经向在山上洞口的机电班长从手机上了解了进展情况,便就建议说:“圣贤洞的发电机组和送风机都安装好了,需要两个多小时通风布线和照明。这种陈年枯洞几十年没有人进去过,今天这么多领导要探洞,就和下矿井的盲巷一样,须要先防范有害气体。”

“对,对,非常有道理,这是必须采取的防范措施。”省地理研究所的高工孟凡非常赞同李总的建议,并且打开他随身的笔记本电脑,调出模拟图说,“这八圣山的地下水系我曾初步勘探和多次研究过,南边圣贤洞口海拔标高较高,就像老百姓俗话说的是龙王爷的耳朵眼,主洞口就是中心水系出口,位置在北边的水腰洼。大家可以兵分两路,领导们就近可先看水腰洼夏河源头,留下充裕的时间,让李总的部队处置防范了有害气体再探洞,以确保安全。”

“行,行,非常好的主意。就按两位专家的意见办。”乔书记、鲁市长、盖三县、乔峻山都非常满意李总、孟工的建议。大家即刻分头行动。

35.女人泉

李总上了“悍马”,带两个人到圣贤洞口督导通风布线的探洞准备工作去了。

这边一行人翻过望京台、穿过桑树沟,径奔水腰洼去看夏河源头的水情。走过桑树沟的时候,盖三县下意识地看了乔峻岭一眼,他的眼神似乎也在寻找那块曾经激情燃烧的地方。

对于女人来说,献出处女红的地方自然是刻骨铭心的;对男人来说,性行为的启蒙之地也绝难忘怀。眼神的寻觅让俩人感觉到了共同的失望。二十多年以前的“农业学大寨”运动早已让桑树沟面貌全非;这几年的退耕还林方才初见端倪。曾经激情燃烧的地方只能估摸个大概的方位,准确的位置永远也不会找到了。

只有切肤的感觉是能够找到的。

穿过桑树沟,过了龙须岭,就是水腰洼了。顾名思义就地取真,龙须岭就是山崖峭壁下延伸出来状似龙须的细长山脊梁,两道“龙须”从龙嘴一样峭拔突兀的弯月形崖坎下呈八字形向北伸展,中间环出几公顷大一片水丰林茂的洼地,这就是水腰洼的全貌了。

水腰洼向北是开阔的川谷,万千溪流追逐汇集而成,夏河源流由此向北而东,蜿蜒流淌。水腰洼向南三面的峭壁都是七八十米高低错落的石崖,崖峰剑戟林立,一围二十多里扇形环绕,崖坎上巨石嶙峋,恰似一个巨大的龙头昂首振鳞。

山势昂扬有致,水汽蒙蒙生雾。太阳从东边的山坳里伸出脸来,把水腰洼的山峰、树林、溪流、水草都镀上了一层白金黄。

这时候的光线正好,深秋的景色也正美,空气又新鲜得如同滤过一样沁人肺腑。电视台的摄像记者、拿着相机的范大源和柳闻莺都争先恐后地抢拍这绝佳的太行秋景。

出于专业的习惯,孟工主动给大家介绍说:“这八圣山一带是太行山中较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由于亿万年前的造山运动,太行山的隆起使这一带形成了大断层和大裂隙,同时就形成了天然的大溶洞。夏河市西部山区的煤炭、硅铝、铁矿等矿产资源都是在地壳变动中生成的先天财富。”

“是呀,孟工,这天工开物,自然造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域经济的发展潜力。用不了很久,水资源也将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财富。”乔书记望着远处山岩滴答着的水滴和千万年泉涌留下的印痕,很有些忧心忡忡地说。听乔书记这么一说,大家也都不免有些忧心这生命之源短缺的肃然。

乔峻山佝偻着伤背,斜扬着脸向大家介绍说:“九六年暴雨成灾特大洪涝,这八圣山周围已经干涸多年的九个泉眼都出水了。祖辈传说我们这里是九龙探海之地,看来很有道理。”他一边说着一边往正南方向的龙头大崖坎一指说,“听老辈人说咸丰三年发大水,这一溜大石坎中水瀑最旺的时候,有十几个泉眼出水,最西边的一个叫圣母泉,最东边的一个叫皇姑泉,中间最大的一个叫女人泉。至今没有彻底干涸的,只有现在大家能看到还在滴水的女人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