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畏惧上班年轻白领(3)

“回北京后,连着两个周末,她都打电话要我到她家里陪陪‘寂寞’的她,被我婉言拒绝了。虽然我很想晋升,但也不想凭这种旁门左道来博取成功,但没想到此后她处处与我为难,有意地排挤我。”

“看到她趾高气扬的身影,我会情不自禁地想,她又要设计报复我了吧?也许她现在就要解聘我?一想到这,我马上就会有尿频尿急的冲动,于是就不停地跑洗手间。”

解析

吕宁的心结不是“恐惧”而是“焦虑”,心理学上称之为广泛性焦虑障碍,表现为病态的烦恼心情会持续数月之久,伴有恐惧、窒息、头痛、失眠等全身不适的感觉。尿频尿急、易怒更是过度紧张的表现。

他的这种心理障碍源于他做保姆时的压抑,这激化了他白领生涯的坎坷,最终的形成还和他过于在乎别人的评价、力求完美的个性有关。做男保姆时雇主的呵斥和监督,曾使他丧失了长期建立起来的自信,进公司后,为迅速提高英语水平,又拼命恶补英语。像他这样的年轻白领往往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达不到目标,不是过分失落,就是自信崩溃,对逆境感到恐惧。

美国心理学家贝克认为,只有用合理的思维方式取代忧虑性思维,才能从根本上解除病态焦虑。吕宁现在需要对他的心结梳理清楚。事实上,他现在面临的尴尬,心理学称为“两难选择”,他应该考虑三个问题:

1.准备考研再图发展或立足现公司固守,哪个是自己的终极目标?

2.哪个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大?

3.倘若两个打算都失败,如何应对?

如以考研为方向,那他应该认识到现在的沮丧、委屈都只是达到目标之前的过程,不值得为之焦虑。要想在现公司发展,也未必无路可走。目前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任何单位的人事状况都不会铁板一块,与其为了未知的“灾难”忧心忡忡,倒不如调整心态,和周围同事搞好关系,不管去和留都可以避免“腹背受敌”。就算被炒鱿鱼,以他目前的经验和实力,与刚毕业时已不可同日而语,走出去仍有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要缓解他目前的焦虑体征,还可采用焦虑控制训练法,并辅助药物治疗。其实生活中面临两难选择的人很多,彼此之间相互倾诉,相互开导,往往能起到比药物治疗更好的作用。有一个“心理之友”网站就是由一些有心理障碍的咨询者自发组织的,他们每月接受一次专家的理论指导,每周集体外出活动一次以释放心灵。这种角色互换,负担互担,快乐互享是国际上新流行的心理治疗方式。

对上班产生恐惧的共同原因是人际关系恶化,工种变异打击,工作压力增大。刚踏入社会的学生,尤其是一帆风顺的好学生,自视甚高的心理一旦被复杂的社会现实所挫败,很容易形成心理障碍,这也是都市白领易发焦虑症的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占总人口10%以上的人患有焦虑障碍,随着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的增长,这个比率还会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