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97年9月,林鹃的父亲就四处筹借了1万元钱,让林鹃跟随旅行社去香港寻找刘德华,但因为旅行社当时的时间安排十分紧张而未能如愿。2004年10月,刘德华在北京举行个人演唱会时,她的父亲又东凑西借了5000元,让林鹃去北京工人体育馆观看,虽然当时林鹃买到了第11排的甲票,但她还是没能靠近刘德华。2005年9月,家里在已经债台高筑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她和刘德华见面的心愿,不得不把在山字石附近不足40平方米的住房卖掉。同年10月,林鹃拿着卖房子的钱跟随一家旅行社第二次到香港去找刘德华。虽然这次在一位香港的士司机和“华仔天地”歌迷会的帮助下,找到了刘德华的居住地,但令她失望的是,刘德华并不在家,她只好将自己的信件留给了刘德华的邻居请其代为转交,但她至今都没有收到刘德华的回信。不过让林鹃欣慰的是,她第二次去香港时,“华仔天地”歌迷会吸收她为该会会员。今年1月份,林鹃办好了去香港的“港澳通行证”,准备于4月份第三次去找刘德华,父母目前正为给她凑足费用而奔忙。
林鹃的母亲由于体弱多病一直没有工作,67岁的父亲是中学退休教师,每个月1900元的退休工资,不仅要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还要还因女儿追星而欠下的账。提起女儿,心力交瘁的林母几乎要瘫倒,她说,现在家中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林鹃用来看刘德华演唱会的25英寸彩电。起初,林鹃的父母对女儿的这种痴迷行为多次进行劝说,但他们的苦心不仅没有得到理解,反而被女儿误解,与女儿产生了很深的隔阂。看着每天精神恍惚的女儿,他们的心在滴血,于是他们不得不将对女儿的劝说变为支持。现在,两位老人所承受的不仅仅是高额的债务,还有女儿后半生的生活压力。因为林娟自16岁以后,生活中的一切就是对偶像的崇拜和思念,她完全荒废了学业,而且林鹃曾对父母说过:“如果今生见不到刘德华,我决不嫁人,而且也没有活着的勇气和希望。”
和林敏不一样,林鹃受到了更多人的责备,因为她置父母于不顾,沉醉于自己的追星梦之中。令人庆幸的是,她后来醒悟了,因为她的偶像刘德华得知此事之后,对林鹃进行了斥责:“不正确、不正常、不健康、不孝”,并通过经纪人向媒体表示,如果他的歌迷利用不正确、不正常、不健康的方法与他见面,他绝不理会。刘德华更强调,他“最憎恶”不孝的歌迷,歌迷的家长也不应纵容孩子的过火行为,呼吁停止此行为。
在林敏和林鹃的追星案例中,其父母无一例外都表现出了对孩子的纵容。有家长认为,对于孩子的追星,家长实在是无计可施,所以只好顺其自然。但是,舔犊之爱也要有个限度,迁就过头,失去起码的原则终究是害。其实,从刘德华的训斥使得林鹃从16年的迷梦中醒来的事实,也告诉众多家长,在孩子追星这件事情上,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处理问题,或许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个初中男孩非常喜欢乔丹,痴迷到上课无法专心听讲,回家就翻看有乔丹的报纸、杂志,比赛一遍遍反复看,穿的用的玩的都要和乔丹一样。他母亲没有斥责孩子,而是悄悄搜集一些有关乔丹的资料,后来和孩子聊起乔丹,孩子惊奇地发现,母亲知道的有些东西竟然自己都不知道,从那以后,孩子和母亲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母亲还发现用偶像的事迹教育激励孩子勤奋上进,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所以说,追星并非完全的坏事,父母不用如临大敌,但也不可姑息纵容,平等地和孩子交流,纾解孩子在学习、生活上的压力和烦恼,会避免孩子重蹈林敏和林鹃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