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个月,我们就要一起搬到外地去结婚了。她是那种很会包容的女人,我想我们一定能相处得很好。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开始……”他的眼睛里充满了坦然的幸福。
解析
看似因为婚外恋带来的焦虑和困扰,但这其实是一例人际交往适应障碍的案例。案例中的咨询师采用了精神分析方法,逐步走入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潜入他迷幻的情感世界背后。
当事人童年时期受到父亲的漠视与排斥,感受不到温暖和亲情,对此他采取了压抑和否定的防御机制。一方面顺从父亲的意愿,希望得到他的认可,另一方面却在不断地叛逆父亲,寻求解脱。于是他一直在天平两端痛苦挣扎。回顾他的情感历程,与前妻的结合、去外地工作都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顺从和压抑,与L女士、V太太的迷幻关系却是潜意识里的叛逆与否定,他自己其实也很清楚与L女士、V太太之间,更多的只是一种性的吸引,只是想抗拒父亲的束缚,然而他无法挣脱。
大家知道,人际交往适应障碍是指相互交往中出现影响信息、能量、物质交流的因素,阻碍了正常的心理情感与行为的流通过程。人际交往陷入危机,但机能没有丧失,可以调整改善。案例中的当事人在与异性交往时陷入一种混乱、焦虑、无法控制的状态。和前妻及姐姐南茜之间缺乏真正的沟通和感情交流,和L女士的一夜情却是性放纵和反叛,面对已婚女子V太太的诱惑他不知所措,这些都给他带来负罪感、忧郁和生理上的不适。
什么是影响当事人与异性交往的因素呢?从他早年痛苦的生活经历中,我们可以挖掘出他不合理的防御机制:压抑和否定。当事人体验到一种分裂(自我的不同方面发生冲突),一部分希望改变,摆脱父亲阴影的束缚,按自己真正的想法行事,另一部分则希望保持在他一生中曾经是必须的并且帮助他维持心理稳定的旧的方式,继续在顺从和叛逆之间挣扎。当事人的本我和超我发生严重的冲突,超我很大一部分来自当事人的父亲,从小当事人就觉得自己必须服从父亲的意志才能得到认可,这样父亲就成了规则和权威的化身,时时刻刻压抑着他。本我则像一个无忌的孩子,要做一切不被允许、违反道德的事。这位谦和细心的部门经理在一个月内彻底迷失自己,与L女士产生一夜情,结束十年的婚姻,放弃月薪不菲的工作,都是被压抑的本我过度反抗的结果。妻子受到了父亲的赞赏,这让内心深处总是对父亲充满叛逆的他感到了不愉快,对这段感情也产生了阴影,因为他要反抗父亲的权威。而他的妻子在婚姻生活中又再一次扮演了父亲的角色,妻子什么都管,让他感到备受束缚。同时妻子与姐姐的相似性又让他对妻子产生了另外一种情感:姐弟的感觉,这种情感让他和妻子之间彻底失去了激情。
精神分析理论经常会提到移情的作用,在这个案例中表现得也很明显。在与咨询师的交流中,他逐渐把儿时和父亲交往时顺从与反叛的关系转移到与咨询师的关系上,一方面他觉得不得不每个星期来咨询中心向咨询师叙说以获得他的认可,做出他认为咨询师会赞同的决定,另一方面他非常厌恶来这里“汇报”,感到受束缚压抑。这正是他早年对父亲的情感体验,这些深埋于潜意识中的情感体验影响着他成年后的人际交往关系。当他明确意识到这一点,并能够彻底摆脱这种情感束缚的时候,他也就重新获得了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