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节:连1/5蛋黄都吃不完孩(2)

一个厌食症的女孩从来不曾对自己的体重满意过。体重如果保持不变或者有一点点增加,她都可能会出现惊慌、焦虑和抑郁的状况。只有当体重在接连几个星期里都持续减少,她才会感到满意。尽管医学界明确把体重低于正常的15%作为这种疾病的诊断标准,但大部分去就诊的患者,其体重大约已经低于正常的25%~30%了。

厌食症的另一个重要标准是显著的体像改变:她们从镜子里看到的自己与别人看到的自己是不一样的。别人看到的是在半饥饿状态下挣扎的、憔悴的、苍白瘦弱的女孩,而她们自己看见的则是需要再减掉至少几磅的女孩。对于这些女孩而言,她们的问题集中的部位可能会不一样,有的在脸部和臀部,有的在胳膊、腿部或者腹部。

在看过医生后,患者似乎变得听话了,也同意自己体重过轻,并认为自己需要增加一点重量。但实际上,她们根本不相信这些说法,而依然会变本加厉地继续她们的病态行为。当进一步质问她们时,她们就说镜子里的女孩很胖。出现这个问题,大多是因为厌食症个体很少主动自愿就诊,通常是迫于家人的压力才会这样做,因此对医生和父母的承诺也只是敷衍应付而已。

厌食症会带来一系列生理隐患,包括皮肤干燥,头发或指甲易断裂,对低温敏感且无法忍受,肢体和面颊上长出类似胎毛的绒毛,以及心血管问题,比如长期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经常性的呕吐会导致体内的电解质紊乱,从而导致心脏和肾出现问题。厌食症对女性影响更大的是营养不够而造成的卵巢发育不良,甚至出现闭经,乃至终身不育。对于男性来说,会出现性功能减退的症状。而青春期前的病人,其性器官会呈幼稚型。如果长此下去,痴心不改,最后会导致全身功能衰减,甚至造成死亡。著名的法国广告形象人凯丽丝和英国卡本乐特乐队中的一名乐手,因过于追求苗条身材,患上了神经性厌食症,在亲友多方帮助下回天无术,最后年纪轻轻就因此病而失去生命。

厌食症患者经常会伴随着各种情绪障碍,强迫症的症状并不少见。在厌食症患者中,她们经常为体重的“增加”而伤脑筋,并因此感到不愉快,所以给自己定下很多规矩,甚至是仪式性的动作,以此帮助自己缓解这些不愉快的想法和情绪。像李小晶强迫自己每天坚持一定运动量的练习,身体撑不住了也不间断,就是一种对自己内心的安慰。

患神经性厌食症的原因很复杂,它是由遗传、心理和社会因素决定的。这一类型的孩子一般对自我的要求比较严格,希望在各方面都能做得很好,小晶就是一个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而且能吃苦的孩子,在假期回家以后,她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控制饮食,坚持锻炼,这对于一个十多岁的小孩是很难得的;另外,从外表上看这一类型的孩子一般面部较丰满,容易给人以偏胖的错觉。父母从小对她们的饮食也比较关注,而目前社会上对美的要求影响了孩子对美的评判。

现如今厌食症患者的急剧增加,与当前社会对于“纤瘦”的过度追求是分不开的。专家认为,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极端严重的向往苗条的社会之中,我们已经误入了疯狂的“纤瘦时代”。在英国,每年约有20万人由于节食罹患了最时髦的新病——神经性厌食症,女性患者人数是男性的10倍。而在全世界,神经性“瘦美厌食症”的患者人数更在不断地增长,每8个患神经性厌食症的人中,女性就占了7个。过度节食正在成为世界5种新病症之一,它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

在“纤瘦”流行中,最严重的受害者是女孩新一代。目前,大部分女孩13岁前就把瘦作为美的标准,而据伦敦饮食疾病中心透露,他们接到的求救电话中,最年轻的厌食症患者只有5岁。美国心、肺、血液研究所对2379名9岁和10岁的小女孩进行研究后发现:有4成的人曾经减肥。

根据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对3.7万多名12岁~15岁的女孩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57.3%的被调查者认为自身形象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而心理医生的试验证明,时尚杂志对青少年对自己的形体不满等想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调查发现,41%的少女说她们节食的想法来源于时尚刊物。看来,传媒与时尚对现代人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的言论往往就是“纤瘦”时尚的制造者和引领者。

如此流行的“纤瘦观念”是变态自虐的。全球舆论已开始对影视、模特和广告业一味追求“瘦”的倾向进行了言辞激烈的抨击,指出大肆宣传麻秆式的模特儿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最近,英国医药协会在其年会通过的决议中声明,协会将抗议时尚界再继续使用体重过轻、瘦骨嶙峋的模特。英国政府随即颁布一项法令,禁止模特界和广告界雇用体重超轻和16岁以下的模特。同时还公布一份关于过度节食危害健康的报告,提醒年轻妇女特别是少女不可片面追求苗条;继英国之后,法国巴黎、意大利米兰的时装界也相继推出类似措施。一些模特经纪公司和广告界在招收新模特时,向应召者提出新的条件:瘦得只剩一把骨架子的,养胖点再来。如此强大的声讨骨感流行的声音,似乎预示着纤瘦时代行将终结。

近来,模特界炙手可热的巴西名模Gisele Bundchen逆骨感潮流而上,成为各时尚杂志的封的封面人物。她性感活泼,不像现在大多数女模特那样“胸部平平”。专业人士认为,吉塞勒不同于其他骨感模特的这一特点是令她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在意大利,“肥模”已走上T型台一展风采。在美国,著名的《摩登》杂志已经全部采用体态丰满、健康、充满活力的“胖模”作为杂志的形象代言人。

在此,要提醒那些一味追求线条美而盲目减肥的人,特别是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切不可盲目限制饮食,也不能操之过急,提倡科学控制饮食,以不影响学习工作为度,配合适当的体育锻炼,循序渐进,只有健康的美才是真正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