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万象更新,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同样是政府座椅的换代规则,无可厚非。
市府召开了一次欢迎会,全体工作人员,包括小车班留守的"书记"们也被召集过去,隆重欢迎小杨头荣归故里。
姚副市长亲自主持,在介绍新秘书长时,老姚的开场白很有意思:"杨秘书长在座的都很熟悉了,不用我多说,现在从市委调回市府,可见市委领导对政府工作的支持与关心。我一贯欣赏他的办事原则,一切按规章行事,过去在咱这里受到过排挤打击,但杨秘书长并没有拿原则换位置,不向权势低头,作为机关干部就需要他这身正气。今后,希望各科室部门,在新秘书长的领导下,端正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营造良好的政府形象。特别是过去养成的懒散、敷衍恶习,一定要杜绝!"
后面一句跑题了,像是在指责前任秘书长。
鼓完掌后,老姚让小杨头讲几句,小杨头笑了笑说:"其实老萧最适合这位置,组织上的安排我又不能不来,既来之则安之,希望大家多支持我的工作。"
新秘书长说完,就跟姚副市长提议说:"散会吧,这会本来就是多余的。"
一场欢迎会,十分钟搞定,拿笔记本的参会者兴许刚记录完会议时间,此时宣布散会倒是有点不适应了。
散会后,小杨头直接进了小车班,跟大家递烟寒暄了几句。
老杯问:"以前都习惯叫你小杨头,这回得改成老杨头了,不介意吧,秘书长大人?"
小杨头乐呵呵地说:"我有那么老吗?直接叫杨头吧!听着也顺耳。"
去掉一个"小"字,意思是截然不同的,符合秘书长的身份,"头"为"长"嘛,名副其实。
然后他指着我戏笑说:"老余除外,人家很快就是纪委"书记",可不敢在他面前摇头摆尾,得罪不起,别把我给"双轨"了,哈哈!"
乱扯了一会儿,小杨头抱拳说:"以后仰仗各位多支持工作,我得拜访在家的头儿们去。"
将小车班放在第一要位的秘书长,注定会受到市长们的栽培,前任秘书长只尾随老头子一人,自然带来了事后的危机,他的平级调遣算是不错的结局了,倘若没有他背后的举报动作所带来的妥协,这会儿早被晾在调研员寂寥的空位上,也说不定随后就搬走那空位子,将他请进宾馆给"双轨"安置了……
4
没有吴同学的日子里,政府大楼依旧按部就班在运转,氮肥厂的拆迁工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所谓财大气粗,开发商提供的安置房已一步到位,就等那些叫苦连天的拆迁户搬进新居,开拔铲机入场了。省委组织部的红头文件很快传达过来了,吴同学留待新用,常务副市长由建委主任出身的凌副市长担当,自然也就挑起了拆迁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的重任。这才是真正的行家,至少不会像吴同学那样靠体察民情来给铲机引路。拆迁不是防洪,疏导非但不能通路,反而造就出"钉子户"来,给你搁到路中央,等着扎轮胎。新常务副组长的策略很见效,你不是赖着不签协议吗?咱给你立马行政仲裁,裁决书一下达,那就有了法定拆迁依据,你就是不服上法院"民告官",也阻挡不了滚滚灰尘下将你的房子铲塌。打官司对老百姓来说,是消耗不起的,更何况是告政府,这种拆迁行政官司没两年下来是没有结果的,末了还是驳回起诉,来回一折腾,受损的还是你拆迁户不是?这样的前车之鉴实在太多,老百姓是最容易从众的,东家一搬,西家就担惊受怕了,自己主动搬离总比强制拆迁要多保留点财物、窗户玻璃什么的,自己卸下来以后还能继续充当遮风避雨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