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下的中国企业人才意识的萌芽

就像以上所讲的那样,在改革开放之初,只要有产品出来就自然销售,几乎不存在管理的问题:1995~1996年纸糊的VCD有人抢,2002~2003年木板做的手机也有人抢,即使做坏了十个,卖了一个就可以把做坏的那十个的利润赚回来。

而企业发展到现在,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在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一切促进了管理向更加注重人的方面发展。

东莞有个很大的家具公司,它是我的客户。该企业老板跟我诉苦:“现在做生意太难了,经销商现在全都不做库存了,全部压在你这边,压力很大。”他带我参观公司的时候,我发现整个工厂里面最大面积的地方就是成品仓库。没有仓库行不行?肯定不行。如果没有仓库,第二天“单”就会被别人抢走。

老板的口号是“要做百年老店”,我建议他从网上搜索资料看一下,结果发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以加工为主的企业能做百年的。

老板告诉我富士康也是做加工的,我说富士康是做加工的没错,但是他拥有苹果电脑的股份,你的客户里面有你的股份吗?明年不给你加工单子做了,这么一大堆的加工土地、这么多的劳动力怎么解决?

现实的情形就是这么残酷——高质量、低价格、短货期。基于经营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强化管理以提升产品附加价值的重要性,他们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口号。我很庆幸有不少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了改善管理的重要性,在经营方面也小有成效。

C企业也是我的客户。当时的企业不过200人,要和许多国外的著名品牌企业争市场,处境非常艰难。老板找到我的时候说:“中国只剩下我这一家做光电检测仪器的,其他全部是德国、日本的,如果我这家企业倒闭的话,中国就没有这个产品了。我希望借助于你们顾问公司的智慧,把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上去。”在咨询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人才的重要性,管理先管人,有人才有可能。该企业将这一观念落到了实处,使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

项目结束一年多后,通过相关媒体得知,他们的产品和市场大有起色,“神六飞船”、“三峡大坝”等国家尖端工程都用上了这家企业的检测仪器,把“尼康”等一些国外品牌都打下去了。同时,由于这家企业的崛起,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同类国外产品的价格被迫下降了近300%,而由这家企业生产的同类中国产品价格却上升了180%,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中国企业面临严峻的市场考验,谁能率先找到为推动企业生产力作出贡献的人,谁就能最终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何为“国宝”

实际上,“有人才有可能”的管理思想并不新鲜,早在2000年前就有人提过了。

相传战国时期,当时的魏国在诸国中发展规模算是比较大的,有财力,物资也很丰富。现在我们说一个企业实力怎么样,通常是看这个企业的年营业额和市场份额,那个时候不是这样,看这个国家够不够强盛,比的是有没有“宝贝”,这就是国家财富的象征。

有一天魏惠王到齐国做客,齐威王就带他到处参观。魏惠王左看右看,发现齐国的房子没魏国的高大,路也没魏国的宽阔,简直是一点值钱的东西都没有,心下很是瞧不起齐国。

他决定好好地羞辱齐威王一番。于是,他故意用略带挑衅和轻视的口吻问齐威王:“齐王有国宝吗?”

齐威王心里明白魏王的意思,浅笑答曰:“没有。”

魏王说:“我们魏国虽然不大,但也有直径一寸、能照亮百米以内物体的珠子,你们齐国这样的大国,怎么什么宝贝都没有呢?”

齐威王说:“并不是我们齐国没有宝贝,而是我们衡量宝物的标准与大王您有所不同。我认为人才是齐国真正的宝贝,我手下有4个人,这4个人是宝贝中的宝贝。”

魏王不解。

齐威王说:“这4个人当中,有一个人叫檀子,是镇守南城的官吏,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他在,楚国的人从此不敢来侵犯我们;有一个人叫肘子,是镇守高塘的官吏,有他在,赵国的人不敢来我们的东边打鱼;有一个人叫黔夫,是镇守徐州的官吏,有他在,燕国人因此在北门祀神,赵国人因此在西门祀神,搬迁到我们齐国的就有7 000多家;还有一个人叫种首,主管治安,有他在,我们国家几乎没有偷盗现象,人们即使是在路上拣到了别人丢失的东西也会“交公”,风气很好。有这4个人在,国家昌盛,百姓安康,他们4人的影响力可达到千里之外,又怎么会比不上您那能照亮百米的一颗宝珠?”

故事中,檀子、肘子、黔夫、种首在齐王的眼中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宝,而是国家安宁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栋梁,是镇国之宝。财富有限,可以衡量,而只有人,才能带来无法用数字计算的无限财富。

而事实上,由于齐国视人若宝,他们先后又吸纳了田忌、孙膑加盟齐国。他们运用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的战术,在桂陵和马陵之战后,使魏国一蹶不振,齐国则声名鹊起,称霸中原。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先进的管理观念、理念又何止一个齐威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