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要想进入辽宁民间艺术团,都要经过赵本山的亲自筛选,刘双平说,“他看一眼就知道有没有前途”。现在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员阵容相当强大,都是成熟的青年演员,年龄最大的也只有40多岁。
但有人对赵本山表示质疑——拜在他门下的弟子之前大多已经是成熟的甚至小有名气的演员,这让他的收徒行为看上去更像经纪公司在挖人。
这其实正是赵本山的高明之处。
二人转演员往往是在田间地头表演,张小飞出名前,观众花一元钱就可以看他唱戏。演员们睡在后台的大通铺上,铺上睡着七八家,用帘子一隔。有时候观众只有十五六个,和郭德纲最失意的时候差不多。而现在的张小飞有车有房,对外出场费也叫到了四五万元。
赵本山冷静地看清了,二人转是有市无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但是没有行情。他所能做的,就是把这个行情给制造或者是催生出来。
而催生二人转行情的第一招就是收徒。
对于赵本山的收徒仪式,虽因为像极了早年梨园收徒的场景而广受争议,但对于赵本山来说,却是舆论压力再大也必须迈出的一步。因为只有收徒,才能让这些弟子打上赵本山的标签,有了这样的标签,这些弟子的身价才有可能上涨,才可能成为赵本山的摇钱树。
因此,也足以理解为什么赵本山会选择成熟的民间艺人作为自己的徒弟,而不是从头培养新人。与后来和辽宁大###合办学的本山艺术学院不同,二人转是一门民间艺术,其演员需要有在生活中摸爬滚打的经验,就应选择张小飞这些在民间已有深厚根基的人为自己打江山。
赵本山把这些走南闯北的民间艺人收到自己门下,自然会有自己的一套规则,而不是放任自流。他所做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提出了“绿色二人转”的口号。
本山艺术学院的艺术顾问、二人转专家马力说:“吉林省从前是二人转的中心,从群众基础、领导重视程度上都可以这么说。现在南移到沈阳,一是由于沈阳的地理位置更方便,第二个原因就是赵本山一直在推。在二人转界有种说法是‘辽宁遍地是黄金’,二人转演员都到沈阳捡钱了。”赵本山的徒弟张小飞和小沈阳就因为二人转改变了人生。
马力认为,赵本山对二人转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出了“绿色二人转”,净化了“粉磕”(脏口)。二人转的传统是“老公公和儿媳妇不能坐在一起听,坐不住”,曾有人形容传统二人转是“不做爱的性场所”。赵本山要想把二人转搬上大舞台、搬上电视,他充分认识到,政府招待票是刘老根大舞台很大的一块收入,必须让“领导们也跟着哈哈乐”才行。
张小飞说:“传统二人转很长,《摔碑记》完全版要唱一个多小时。”现在的观众哪有耐性听这个,他们对过于低俗的“粉词”也不像表演者想象的那么喜爱。二人转是“猪大肠”,不洗或全洗都不行。
赵本山在创建辽宁民间艺术团的第一年就提出要改良二人转,这种改良在业内褒贬不一,有些人认为这根本不是二人转,是变相的小品。二人转讲究说唱歌舞绝,形式感很强,但传统唱段在刘老根大舞台几乎不用表演。
赵本山对破坏“绿色二人转”的徒弟毫不留情,主要手段是罚款,每个剧场都设有演出总监。某媒体曾抄录了一份处罚通知:“3月12日,刘小光在铁西工人会堂多次出现脏口,演出部总监卢东升现场监督不力,各罚100元。”
在“绿色二人转”的旗帜下,刘老根大舞台对演员的管理稍显严苛。他们有自己的演员管理条例,脏口、荤口不能说,舞台有人监督,如果有人违反,按违规程度处以50元、100元、200元不等的罚款。
赵本山适时地出现,并将二人转导入集团化经营的模式,由此也成了二人转市场的大救星和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