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企业存在两种思维:价格思维和价值思维。价格思维认为企业应该尽可能地索取较高的价格,为资本所有者创造价值;而在竞争环境逼迫的情况下,又首先想到通过降低价格获得市场。这种看似自然其实存在很大的误区的思维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政府、企业和公众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企业的管理者将“价格”等同于“价值”,将“绩效”等同于“致富”,使得“权力”和“资源”取代了价值,并且一直成为影响绩效的最关键因素。西方管理理论在中国水土不服以及先进管理技术的运用失败,使中国企业对科学化管理产生了怀疑,而国际上强大竞争对手的大举进入又让一些中国企业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失去了信心。这样的环境下形成了恶性循环,“人穷志短”,又转为“志短人穷”。
研究发现,有价值思维的企业与很多传统企业的管理方式不仅不一样,很多甚至相反。比如,一些以生产起家的企业,现在基本上放弃了生产环节,因为生产是可以外包的;原来没有设计能力的企业,现在大量投入设计,甚至是组织合作伙伴一起设计;企业原来觉得顾客越多越好,现在可能是客人越少越高端企业发展的空间越大,因为他们聚焦到了最有价值的顾客;原来需要根据顾客的需求来改变自己的业务,现在自己的业务改变了,顾客反而要相应地来跟随这种变化。这些企业都是在多变年代运用了价值思维。比如,国美、联泰、正大、招商银行等领先的企业在转型中能够突破价格思维,在现有的市场中依据传统业务的优势,对企业的竞争要素进行重组,并将成功模式拓展到新的市场领域,让低成本和高价格策略能够同时实现。
具有价值思维的企业,其战略和经营方式与留恋价格思维的企业有着本质的差异。价格思维和价值思维的差别一方面源于企业经营哲学不同,另一方面也源于企业管理者的眼界、思考与分析问题方法的差别。两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1)价格观念—价值观念:价格思维从降低价格角度看待管理问题,价值思维从创造价值角度看待问题;
(2)产品导向—服务导向:价格思维的企业认为自己是在生产产品,价值思维的企业认为自己是在提供服务;
(3)内部导向—供应链导向:价格思维的经理人关注企业内部,价值思维的经理人关注整个供应链;
(4)地区视野—国际视野:价格思维者的视野锁定在企业所在的局部地区,价值思维者的视野放开到国际;
(5)硬件核心—软件核心:价格思维强调发挥硬件优势,价值思维强调发挥软件优势;
(6)领导满意—客户满意:价格思维的经理人最关注领导和上级的想法,价值思维的经理人更关注客户满意;
(7)竞争市场—新兴市场:价格思维将企业封锁在竞争市场,价值思维让企业能够创造并进入新兴市场;
(8)成本管理—绩效管理:价格思维的企业把成本作为管理的核心,价值思维的企业把绩效作为管理的核心;
(9)资源整合—能力整合:价格思维的组织侧重资源整合,价值思维的组织重视能力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