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需求,于是,自我对本我说: 你可以喝水。 你端起水杯,喝了一口水,一个本我满足了,立刻舒服了。
再比如,你在开会期间想吐痰,这也是一个本我,嗓子堵得难受,本我想立刻清理出来,至于清理到何处,本我不管,本我只想立刻满足。于是,本我跟自我说: 我要吐痰! 自我马上根据超我进行检查,结论是: 不行!因为根据法律、道德、习俗的规定,一个文明人是不能于开会期间在干净的地板上吐痰的,要不,以后谁看得起我? 于是,你忍住了,一个本我没有满足,过一会儿,你抽出面巾纸
如果你一个人正在爬山呢?如果你正骑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呢?如果你正在大汗淋漓踢足球呢?恐怕你会立即满足本我的这个愿望,原因是 那时的超我很宽松。
以上所说的生理需要,自我判断简单明了,满足起来也轻而易举,可是,情感上的需求却复杂得多,需要自我反反复复地做本我的工作,还不见得能做通,于是,人们的苦恼也就更多了。
心理世界的构成
根据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关系,我绘制了一幅心理剖析图,相信能够更形象地展现我们的心理世界:
本我 需要,位于心理的最内层,被关在 屋 内,这个屋子只有一个门,门的外面站着自我 理智。自我经常关着门,对一些本我要求横加干涉,而自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它知道外界有一群士兵正监督着这个屋子,它们手里都拿着枪(惩罚用的武器),那是超我 道德、习俗、规则、法律。
如果自我将违反超我的本我放出来,超我就会通过惩罚(监狱 失去自由,罚款 失去财富)来使个体更多的本我需要无法满足,从而使个体遭受更大的痛苦。
在超我的威慑下,人的本我会慢慢地与自我好好地合作,时间长了,本我也会理解自我的本意是为了让个体的需要得到更好的、更长远的满足。
人们忧愁和苦恼的根源在于:本我有着强烈的要求,而理智的自我却认为这种要求是不应该满足的,便对本我的要求横加压制。被压抑的本我并不甘心,总是伺机妄动,于是,你便陷入困扰中,郁郁不乐,苦恼不已。
本我自我超我的作用
人的本我欲求越多,越需要强大的自我来管理。比如青春期以前,自我并不需要管理性活动;青春期以后,随着性发育的成熟,自我则增加了管理性活动的任务。再如当一个人手中握有的权力逐渐增大时,自我也必须加强管理,防止贪欲的膨胀。因此,地位越高的人,权力越大的人,愈需要强大的自我和完备的超我。
自我指导个体的行为。如果没有自我,对具体的个体来说,超我是无法起到作用的。
例如,虽有法律道德,但人在自我不知情的情况下,还会触犯。因为自我没有意识到,所以它无法做好检查官的角色。所谓 不知者,不为罪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超我必须让自我充分了解,并得到自我的认可,才能起到应有的威慑作用 这便是普法教育的重要性之所在。
也有时候,自我清楚超我的力量,却还要违背超我而冒险满足本我的要求 明知故犯。所以人必须接受教育才能不断地提高修养和觉悟,增强自己的理智控制力,培养遵纪守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这就是我们强调素质教育很重要的原因。
超我是心理的外在氛围。如果没有超我,自我没有依据,无从谈起,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自我不知道根据什么来检查和管理本我。
因此,要制止犯罪,就需要强大的超我;要减弱人们的犯罪倾向,则还要从提高自我入手。
文明秩序的形成
当自我接受超我,并沉淀内化为自觉行为时,绅士便诞生了。
我们说一个人朴实、厚道,那意味着他有更多本我的暴露,更多的自然本性,更少的掩饰和修饰。
我们说一个人文明、理智、有修养,是指这个人的自我比较强大,控制力强。
我们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秩序井然,法制健全,教育环境好,是指超我完善。
人类的和谐生活需要完善的超我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