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须诚实,但不能太实在,凡事多转一个弯。
"王大姐,给我四节5号电池吧,我的录音笔电池用光了"。杂志社的资深骨 干记者在行政部对主管说。
"行啊,太没问题了。你是我们最能干的记者,下次你要什么说一声,我给 你送去。"王大姐满脸堆笑。
记者拿了东西出办公室门时,迎面碰上平时私交很好的会计。
王大姐对后脚进门的会计抱怨:"他刚要了几节电池,没几天又来要,肯定 是他自己家里用。" 会计是个极其认真负责的人,听了这话觉得有理,这记者平常比其他人报销 得多,她也有怀疑。
王大姐说:"不能惯他这毛病,你把他的电池追回来。" 会计觉得对,怎么能贪公家这点儿便宜呢,赶紧追出去把记者手里的电池要 回来。
会计很老实,一心为公,但不懂人情世故,这样的人在职场上很难走得远。
很多人记不住别人的恩,而有一点儿仇则铭记终生。
大伟三十几岁,培训经理,仍像个孩子,大大咧咧的,散漫惯了,很贪玩, 上班自由主义,时不时溜出去打牌。大伟对下属没什么指导,但不苛责,像朋友一 样,平时没上下级的界线,分公司总经理是大伟的师兄,两人私交很好。总公司准 备表彰优秀培训管理者,要分公司提名,人选当然非大伟莫属。
"你帮我写份个人总结吧。"大伟对唯一的下属小琳说。
小琳,工作好几年的没心计的北京姑娘大睁着吃惊的眼睛,直率地问他:"你 是优秀?你怎么能当优秀呢?我写不出来,你有什么事迹可写?" 像晴转阴,要变天的天气,大伟的脸色暗淡下来,小琳丝毫没在意,一点儿 没往心里去,转头全忘了。
可是接下来,她觉得有些事很奇怪,比如,介绍她来的公司老总突然对她态 度大变,看到她爱答不理,在讨论公司岗位调整时,没为她说一句好话;大伟对她 很冷淡,不像过去有说有笑。
小琳是"老实"人,这种太老实的员工作多年但个性欠圆滑,付出学费和代 价在所难免。
不要因为工作上的事与同事结仇。
同部门内部或有工作关联的人,因为工作上有不同意见或责任难分清,闹别 扭不愉快,是很不值当的,没有个人恩怨的人因为工作结仇,是很不明智的。
杨和李在一家单位十几年,分属不同部门,关系不错,平时见到有说有笑, 后来调到一个部门工作,两人渐生矛盾。起因非常简单,两人共同完成一份年度预 算,杨提供的数据是李进一步测算的基础,但是两人对数据填写的原则理解不一 样,你一句我一句地争辩到最后相互指责,竟互生嫌隙,从此两人不再说话,还彼 此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