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漪的成长,还取决于她的心态、信心、格局。
汪漪在为自己的发展毫不吝惜付出的时候,也在关注着周围人的发展,并衷 心地为他们感到惊喜、庆幸、自豪。
她曾有一位同事,倾尽全力争取到一个在职读保险专业研究生的机会,这个 班在当时是保险领域的首届,而这位同事是班里唯一一位不是保险专业毕业的学 生。他必定会读得辛苦,同时,也读得辛酸--两万多的学费,在十余年之前,于 普通人还是笔巨资。汪漪记得,在冬天的寒冷中,中午两人来到朝阳门地铁站旁一 个临时搭起来的小摊,买几个馅饼充饥,汪漪的钱要省下支持先生在香港深造,这 位同事,要付学费。当这位同事即将学成时,正好某外国保险公司在中国的代表处有个空缺,经同学引荐,这位同事成功地成为代表处的雇员,同时,也得到了高额 回报--一个月的薪水已足以付清他的学费。几年之后,这位同事成为代表处的首 代。这其中的每一步,给了汪漪很多感触。
汪漪不止关注着周围人的发展,更能够寻找到可以为公司发展有利的资 源--人力资源。
她向老总介绍一个人,自信这个人会是公司发展上需要的; 她会凭着自己对公司的深入了解和对团队的信任,真诚而斩钉截铁地对职位 候选人说: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成功!从而获得了连老总都不敢奢望的结局,为公司 战略的落地提供了有效保障--人才; 她会为了不更改异地面试的约定,为了争取几十位候选人对公司良好的第一 印象,而放弃凤凰卫视的专访机会; …… 汪漪坚守着她的朴素理念:守信、真诚、追求美好、坚持、宽容…… 在平安,公司强行贯彻礼仪要求,同事不理解,公司措施严厉,作为推广执 行者,所有的压力都聚在汪漪身上,如何取舍?汪漪想的是大公:这是公司战略, 这是我的工作,我必须要落实下去,大家最终会理解的,即使暂时不理解,我要履 行岗位职责,也只能这样不折不扣地去做,最坏的结果不就是被迫离职吗!想到这 里,汪漪坦然了,而工作反而异常顺利,得到集团评比第一名。
离开吴士宏时,因认可、信任、倚重,被一再挽留,甚至在酒店大堂,这众 人面前逆风尚要飞扬的女人情之所至,不禁泪流。这个场面,多年以后提起,汪漪 尚且动情,当时何以决绝?因为一个约定,已经答应了另一位著名职业经理人、丁 磊早年的合作者,即使没有法律协议,还是要履行自己的承诺,为自己的选择负 责。
其实所有的例子表达的都是一个人,只为了便于阅读和理解,分门别类;对 于有心人,每个章节蕴涵的滋味,都值得一品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