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职业经理人W,最早期的微软公司中国员工,30多岁做到上市公司副总, 在一次政治争斗中失去高薪工作。面对大别墅的月供、高级坐驾车的消耗、贵族学校女儿的花费和全职太太的焦虑,W主动约见以前成天围着他打转的猎头YET,但 YET判断他一时卖不出去,没工夫理他,不愿在他身上浪费时间。W很寒心,后来在 行业前三的国际公司里任中国区高级副总裁,也拒绝见主动前来拜访的YET,"你 春风得意的时候,她好像是你的朋友,可能也确实把你当朋友。但她是个商人,你 得理解她。"我劝慰W。"是啊,你说得很对,她是个商人。"W对当年被冷淡耿耿 于怀。
总之,与猎头打交道时掌握两点,一是平时保持密切联系,二是对于推荐给 自己的机会,冷静判断是否可取。
路标3 设计
毕业生的生存之道 大学生毕业分配前夕,家长、亲友们使出浑身解数四处出击、烧香拜佛找关 系,学生们走马灯似的参加招聘会、进出不同单位的人力资源部求职--这段时间 他们是城市中最忙碌的一族。
小扣子是某部委领导的女儿,大学四年级应届毕业生,学校已保送研究生。
但看到就业形势一年紧似一年,担心三年后找工作愈加困难,万一爸爸那时有什么 不妙的变化,失去靠山的自己前途未卜,是否先赶紧找个工作栖身?小扣子找我咨 询。
我给她的建议是:读研究生。原因有二:一则,招聘应届生的单位比前些年 有减少,总体就业形势严峻,严峻的含义之一即是用人单位要求大大提高。本科生 几年前是招聘队伍的主力军,现在变成最基本的条件,很多单位基本不要本科生; 二则,就像歌曲中唱的"人总要学着慢慢长大",未来的长路上父母不可能呵护终 生,自己在社会上闯荡立足唯一能够长远依靠的唯有自己的真本领。就算有关系罩 着,招聘过程中表现太差,勉强用人单位接收也不是件容易事。
一般来说,摆在毕业生面前的两条路是继续上学和找工作。
找工作时,向各单位招聘邮箱里群发个人简历效果甚微,因为求职的应届生 太多了,单位只能接收极少量的人。可以尝试如下四条办法,还是比较有效果的: 1.最大限度地利用父母亲友的人脉资源为自己铺路搭桥。不仅是找工作时有 用,进入单位以后,这层关系还能在你刚踏入社会的懵懂青涩的职业生涯早期为你 撑起一把保护伞。
2.充分借助身边人的能量。如学校导师、师兄师姐、学院中读EMBA的商业精英、同乡等。现代大学里没有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老学究,年轻化的导师队伍早已融 入商品社会的价值创造中,与市场化企业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同乡、同学是圈子 的骨干力量,有权势的人帮忙推荐个工作易如反掌。在秀木掩映的著名大学校园里 常可见职场奋斗疲倦或挣够养老钱的"白骨精"们,重新回到校园体验清新的学生 生活。他们除了读书之外,仍不停止和原来圈子中的人的联络,如果他们能够出手 相助,对于没有人际关系、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来说无疑如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