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看似简单的要求,甄选人时越苛刻。我们从数千份简历中选出了几个人 进行面试。最终挑中了李明。
我一般在面试时进行针对性的提问,应聘者按照我的思路回答我的问题,我 再把答复串联起来,综合判断,来得出是否聘用的结论。
我问了李明三个问题:请给我详细描述一遍你昨天全天的工作细节;对今后 有什么想法?我们的薪酬比你现在少,你接受的底线是多少? 我准备了十个问题,当他回答完前三个问题时我已经做出聘用他的决定。这 是一个十分阳光、有巨大潜质、有理想、诚实、人际关系融洽的"潜力股",两年 内至少能做到部门经理。
在我们这儿,李明在原来小型公司两年销售助理的经验基本用不上,但他非 常好学,很聪明,利用一切机会向华为、中兴、UT斯达康等公司过来的同事了解 各个公司销售管理的模式、制度体系,拿手头的现实工作,去对比其他先进公司的 操作细节和对超常规事务的处理方法。不论加班到多晚、压力有多大、事情有多么 糟糕,他给人的形象永远是充满朝气、稳重坚毅、开朗乐观。
销售助理普遍希望转岗,认为助理岗位太事务性,没出息,多干一天就多浪 费一天时间,李明不这样想,他很乐于做这份工作,觉得可以为他的职业目标-- 销售总监,打下牢固的基础。
和华为等销售网络庞大、组织架构完善的公司不同,我们公司最初涉及销售 领域时,前线销售没有修改标书的权限,任何改动由北京总部的商务人员操作,盖 公章,然后派人送到投标现场。
在河南投标时,为增加中标几率,开标前夜销售紧急请求修改报价,在北京 全部改完已是深夜,李明主动要求连夜送到河南。
到了河南,他跑前跑后非常主动地参与到投标过程,表现机智,深受当地办 事处肯定。
偶然客串中表现不俗,以后这样的机会多起来,李明虽然不是销售,一段时 间后谈起业务来丝毫不比专业人士逊色。他是个有心人,做好本职的同时渗透进销 售序列--那本是他的职业理想,他悄悄地为自己准备着,等待机会。在我们公 司,岗位都是通过IPE严格评估设置的,跨职位系列并不容易。
我刚从外地招聘回来,李明来找我:"汪总,我辞职了,本来想等你回来和你 商量一下,但新公司催得紧,我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李明被竞争对手挖走,任负责电信总部的销售经理,薪酬是现在的2倍多。
一个月后他来看我,开了一辆新买的车,一年后买了房子。
"以后我想做销售,再用几年的时间做到销售总监。男人就是要追求成功, 给家里创造财富。我知道我得从底层、从小事上做起,我会认真对待每件小事 的。"这是李明在面试时和我说的话,他都做到了。不到五年的时间,他的年薪从 4万上升到5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