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对那些总是满口英文词儿的家伙非常不忿,在我看来这倒也没什么,如果他是为了“装”,就满足他可怜的虚荣心,如果他是真的习惯性脱口而出,的确有些英文词义比中文更准确一些,那就让他说,只要你能听懂就好了。
12) 就当他是一棵大白菜
当谁是一棵大白菜?你这么跟人说话,肯定是会挨K的。这个念头只能是心里想的,千万不能说出来。但有相当多的时候,你必须不把对方当根葱,当成大白菜会好很多。
我有很多朋友、同学、同事、学弟学妹之类,是不善言谈,不善演说,不善与人沟通的。看似说话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平时能够神吹海聊、云山雾罩的人,未必能在正式的场合侃侃而谈,从容优雅。有些人,在网络上QQ、MSN下笔如有神助,风流倜傥,语速奇快,一到现实生活中则变得拙嘴笨舌,不善辞令。
有那么句老话,好像说“上帝赐予人类两只眼睛一张嘴,是为了让我们多看少说”,在我看来,这句话还可以有另外一个有意思的解释,“上帝赐予人类两只眼睛一张嘴,是因为真伪难辨要两只眼睛,谈吐从容只一张嘴足矣”。祸从口出,病从口入,体现了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优良传统,重实干轻虚夸,所谓“敏于行而讷于言”。现今的社会,不会像老子所希望的那样——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能言善辩,已经成为一项普通的生存技巧,与人沟通、谈谈恋爱、职场演说、论文答辩、谈判桌前、朋友席间,无一不是需要我们能够运用好自己这张嘴。所以一定要改一改这沉默是金的价值观,让一说话就脸红心跳,一发言就舌头发短,人前一站就血糖猛增的情况成为过去,从沉默的大多数里面跳出来。
当我还是个学生,每次老师点名起立回答问题都会耳朵发热,回答完毕坐下后很久心脏依然保持铿锵有力的狂跳;登台演讲,下面黑压压一片全是扑闪扑闪的眼睛,乌漆麻黑的脑壳,还没张开嘴,词儿已经忘光,剩下的时间只能喷血了。这种情景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并且留下很深的印记。不少的职场书籍谈到了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演说者,拥有好口才,什么对着镜子练习口型,大声朗读报纸,不一而足,有用没用我不知道,不妄下断语。我这里谈的是一个密技,确切的说是一句咒语,就是本节的标题“就当他是一棵大白菜”。
白菜,一种北方常见的蔬菜。上年纪的人恐怕还记得,冬天抢购储存白菜的情景,经常是一车一车的往家里面拉。这是因为白菜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便宜,有时候10块钱能买一小推车,一是富有营养价值,养生谚语说“白菜豆腐保平安”。掌握这个技巧的诀窍是,无论对方是谁,多么人多势众,只要你准备侃侃而谈,就深深呼吸,眼神缓缓的变焦,调节到既目光炯炯,又有些交错的状态,恍似下面已经变成一棵一棵的白菜,普通平凡只有默默倾听的份儿,渴望你的话语去滋润。这个技巧有点象我们看“三维画”,体会到那种视若无物的感觉,消除紧张感,经过简单的训练,就看到二维平面之外的另一个世界。
这个技巧强调的是突破说话的一道门槛,因为生活中讲话大多数人都会,往往是因为对环境和对象的恐惧,无法正常的表达出自己,一旦捅破了这层窗户纸,难度也就自然而然的消除了。请注意,我并不是要鼓吹训练什么“口才”,把每个人培养成演说家,而是强调正常的“说话”。没有必要大家都去学习和训练自己的口才,成为慷慨激昂的演说家,辩论手,那样其实反显得太假,眼下这个社会,真实的说话,把自己诚实表达出来,才能打动人,交到朋友,做成生意。
从下一次开始,试着练习看到一片大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