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职场行文中,从报告、立项到方案,甚至到标书制作,其实都跑不出去这个五段论圈圈。应该说,这五段文字的熟练掌握,基本上能够破除职场菜鸟们对行文的恐惧心理,也能够让上司认可你的文理思路。这五段要素,是职场八股文的主要组成部分,缺少哪一个可能都会觉得不够决策条件。当然,除了这五段论以外,应该还有一些行文要素是必须的,但那些应该说已经是不同文档的个性化问题,这里不再赘述。
事实上,推而广之,这五段论,也是我们职场人,考虑问题,解决问题时一种很好用的方法论:看清楚是什么,研究清楚为什么,拿出解决办法,计算这个办法是否划算,确保成功还需要的额外条件,好好看一下,是不是这五段论还是相当有效呢?
9) 可以不会,不可不知的管理理论
从小我们就学习诸多的推论、定理,职场也是一样,有着这样那样很多的理论、法则,有的是把简单事情进行复杂论证,最后得出结论——那个简单的事情是个法则,有的则是从职场复杂现象中,抽离出来的出一个结论。每个理念诞生之后,都会引起一阵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的骚动,然后是不分青红皂白的追捧,过后虽被人们冷却,但时不时的会在职场听到类似“根据xxx的xx理论,这件事情应该是……”,是的,你已经发现了这些理论的共同的特征——当你听到或阅读的时候会忍不住点头称是。
这些理论在职场一再被引用和提及的时候,除了有“拉虎皮做大旗”的功效之外,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内化规律——
每个理念似乎都会经历这么一个过程:在发现之处,我们点头称是,觉得余我心有戚戚焉,于是群情激昂的去研究,去实践,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之后开始反思批判,热情开始消退,理念似乎已经无人提及,其实这些管理理论已经像一个种子一样,默默的内化到我们的头脑中,一俟有需要的时候,它会蹦出来帮我们厘清一些职场理论的迷雾。
根据我的经验,大部分的管理理论只要知道其基本内涵,当别人谈及的时候你就能与之平等对话,当你需要“唬人”的时候,也能顺手扯出一两张“虎皮”。我摘取了一部分常见的管理理论或法则,供大家了解。
1. 酒与污水定律
“指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这个定律在中国,被称之为“老鼠屎定律”,跟酒与污水定律一样,都是从生活常识来的。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一滴污水毁了一桶美酒。
在任何组织里面,都会存在几个这样的人物,他们的天赋就是把事情变得更加糟糕。一个组织的效率高低、能力好坏、评价的高低,并不取决于最好的领导,而是取决于最坏的那个人。这样的人,如果不被及时处理,将会像流感一样迅速传染,在一个组织里面破坏总是比建设容易的多,所以必须把破坏的代价提高,以遏制这种老鼠屎的污染。
2. 木桶定律
“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这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