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一辈子从事一项工作,在别人看来非常之无聊单调,重复机械,可他们自己却乐在其中。每天不断篆刻的师傅,对每一方印章都觉得是一方天地;忙碌的程序员,每一次都尝试用更为简洁的方法和代码实现需求。他们在单调唯一的内容里,赋予了无限的形式上的可能性。生活或者工作中,我们其实都是一个厨师,能够掌握的资源,无非就是柴米油盐、蔬菜以及一些配料,是成天就做“鸡蛋炒鸡蛋,西红柿炒西红柿,西红柿炒鸡蛋,鸡蛋炒西红柿”,这样翻来覆去单调的菜谱,让你自己和周围的人都倒胃口,还是应该多学习一点形式的创新,把有限的材料通过重新的排列组合,通过形式的改变做成一桌美味可口的生活大餐,如果只给我鸡蛋和西红柿两种材料和基本的厨房配料,你也可以做出至少10道不一样的菜来,不信可以去Google上查一下。对单调的内容赋予多样的形式,这样自己充满了成就感,身边的人也会开心满意,甚至工作也会因为形式创新元素的出现而大有改观。
从今天起,我们应该记得形式往往大于内容。现在这个时代,是越来越注重形式的时代,一方面是因为内容的不断重复和抄袭,另外一方面形式表达更节约时间,节奏更快,这就是读图时代兴盛的原因之一。一定意义上来说,形式如何表达,决定了内容是否有价值。内容再优秀,形式过于古旧呆板,也会因此贬值失色。
工作可能起伏,但因为形式的丰富而卓越。生活可能单调,但因为形式的多变而精彩。
16) 沟通的三大实质
有一句被说烂了的企业管理格言“沟通创造价值”,意思大概是说企业里面沟通协调了,效率自然就高了,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于是,两个人,两个部门,大家坐在一起开始沟通,你说你的我说我的。
完了老板问,这事儿之前不是让你们沟通吗?怎么还会是这个样子。
“对啊,我们沟通过了,彼此的情况都了解啊”
“那你们沟通的结果是什么?有什么结论?”
“……”
没有结论的沟通,不是沟通,只能叫做知会,让对方知道你的想法,看法而已。
沟通,作为人与人之间交互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明白沟通的本质是什么,它的核心元素是由什么构成的,才能够成功的与人沟通。
沟通的第一本质是妥协。
如果沟通双方看法出奇的一致,那么根本不存在沟通的必要,只需要互相知会一下就行了。只有存在分歧、存在不同的时候,沟通才会出现。
如果沟通出现了,双方仍然各执己见,守着贞节牌坊一样固守自己的观点,那也没有沟通的必要,直接宣布双方决裂就行了。只有承认存在分歧,也承认存在可以相互理解,相互让步的可能性时,沟通才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