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菜鸟之技,无招胜有招(31)

最后,在白纸上写下“从现在开始,绝不放弃”,然后经常温故这张便签,保持自己旺盛的、积极的心态,直至目标实现,能否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呢?

跟很多的事物一样,企图心同样是一把双刃剑,企图的目标有好有坏,好坏的标准是是否影响或伤害到其他人。除了这个双刃利弊以外,企图心过于旺盛但得不到适当的平衡宣泄,也可能使人处于一种病态的执着,伤及自身。无论是害人还是伤己,穿过这个度的企图心就开始变味了,需要进行控制。除了要进行度的控制之外,从量上也要进行一定的限制,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企图太多恐怕会鸡飞蛋打,赔了夫人又折兵,由于企图心不同于一般的目标,是打了兴奋剂的目标,所以量太大会吃不消的。

企图心就如同风帆,没有它无法迎风启航,用过度则失去航向。

20) 吃别人嚼过的馒头

中国有很多约定俗成的教义是误人子弟的,你比如说我们常见的“成功是99%的努力+1%的灵感”,其实这句话后面还有下半句“1%的灵感,往往比99%的努力更重要”,我们的老师们为了防止学生追求华而不实的灵感,就阉割了这句名言,然而事实证明,的确很多创新领域灵感比努力更重要。

从小也常听一句话“吃别人嚼过的馒头——不香”。一般是指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毫无自己分析判断,更别谈自己的理解了。这句俗语的学名叫做“拾人牙慧”,小名也好,学名也好分析起来挺恶心人的,牙慧就是嚼过的饭菜残渣,别人嚼过的馒头,呈糨糊状,掺杂了唾液和淀粉、蛋白质等,至于香不香,其实无从考证。或许就是因为比较恶心,所以被直接判定为——不香。

并非故作离经叛道的论调,我是鼓励大家拾人牙慧,吃别人嚼过的馒头,尤其是学生和初出茅庐的从业年轻人,更要培养这样的好习惯。我先要证明拾人牙慧并不恶心,反而有益身心。小孩子刚刚断奶牙齿尚未发育,也会有母亲嚼碎了食物喂给他,这也是非常必要的,让小孩子生吞硬咽恐怕会有生命危险。如果有学习写书法的,都知道无论是毛笔还是硬笔,都必从临摹描红开始,多少大书法家也必偱此例。曾亲历了一次台湾小品文作家刘墉的演讲会,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他的作品,而是对中国古代文学、诗词的精熟,可为锦心绣口,刘墉先生承认,其传统文化功底皆来自于小时候的死记硬背,那个时候并不懂得诗词之内容含义,虽有生嚼前人馒头之嫌,但毕生受益匪浅。

吃别人的嚼过的馒头,有几个好处:

一、 省事速成

吃别人嚼过的馒头,虽然味道并不纯正,但省时省力,能够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