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菜鸟之技,无招胜有招(33)

足够的占有知识量,占有别人的成果,这就是学习,只有足够的占有才能获得创新的基础,这是一个从厚到薄的过程。就在你不断吃别人嚼过的馒头的时候,你的咀嚼能力、味觉判断能力、吞咽能力已经获得了持续的锻炼,只要偶有灵感闪光就能够进行创新。创新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发性的,完全没有因袭别人成果的,比如第一个制造石器的猿人。另外一种是,后发性的,基于别人的成果,进行了重新的排列组合,让人耳目一新,也可以称之为创新,比如29届中国举行的奥运会,其火炬——祥云,说到底就是在一根铁棍儿上,贴了许多古人设计的云朵,但这又的确是令人赏心悦目创造,这其实就是一种最巧妙的拾人牙慧。吃别人嚼过的馒头多了,占有的量足够大了,创新往往就水到渠成了。

基于以上,让我们勇敢的吃别人嚼过的馒头,培养这个习惯和勇气很重要。

21) 宁要独到片面,不要肤浅全面

有人这么说“宁要深刻片面,不要肤浅全面”,这句话讲得有些没道理,什么叫深刻,哲学就深刻,生活就普通?西餐红酒就深刻,面摊馄饨就肤浅?都是未必的事情。在一片“深刻“的红花之中,突然有一片“普通”的绿叶出现,也会让人觉得别致有加。我认为“独到”比“深刻”更为准确一些,一个人有独到的见解,无论是深刻与否,都是值得尊敬的。在这个讲求个性、创新,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年代里,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基本上就是平庸、肤浅、一般般的代名词。

所以要塑造与众不同的形象,首先要表达与众不同的观点。那么独到的见解、观点从何而来?

确立“我就是不能跟别人一样,一定要另辟蹊径”的心态,如从心态上就愿意对别人的见解趋炎附势,那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塑造“独到见解”的可能性。任何一件事情,当大多数人的意见是A的时候,你想想A’,A’’甚至是B,没找到就不要说话了,因为经常做出敷衍了事的赞同,会让人觉得你毫无见解、毫无个性。

占据丰富信息量,独到的见解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别人不知道,你比别人知道的多,所以他们把你奉为“独到见解”,所以平时要注重信息的累积。举一个简单例子,有一次如厕,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片小文“为什么中国人把上厕所称之为解手”,当与人闲谈时候,抛出这个有意思的话题,大多数人摇头茫然,你可以侃侃解释“这个词是古代军队,押解犯人或者是迁徙人口途中,为了防止有人逃走,就用一根绳子把所有人的手打结捆住形成一串,有人三急的时候,就经常口称‘把手解开’,时间一长就形成了‘解手’的说法”。

差异化表达,所谓独到见解,有一种情况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只不过大家表述的方法都是从A-Z,而你却用从Z-A的方式说出来,就成了独到见解。比如,我们熟知的爱因斯坦成功定律:W=X+Y+Z,其中,X——艰苦劳动;Y——正确方法;Z——少说空话。试想如果他只是平淡的表达——“我的成功是基于艰苦的劳动,辅以正确的方法,同时少说多做”,恐怕后世没有几个人会记得住这样平淡无奇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