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到一个城市,打电话找到了一个几年没见的同学。问他在哪儿,说在人才市场给公司招个文秘。我打的过去,在二楼拥挤的人流中看见了老同学的摊位。
正说话间,来了一个女青年,刚把毕业证拿出来,同学就说,对不起,我们这次招聘,只限于男性。女青年红着脸走了。同学解释说,我们公司要招的是能干活儿、能加班的人,男同志合适。再说一旦招聘女性,很快将面临恋爱、结婚、生子,麻烦。一会儿,又来了一个戴眼镜的青年。他先把某中文系的毕业证摊开,随后又拿出一摞证书,还有一大本作品复印件。老同学匆匆翻完了,说:你的条件真不错,不过我们公司需要写公文材料的,对你就是大材小用了,你更适合去应聘报刊编辑。我说,老同学,人家写了那么多正儿八经的东西,还对付不了你那些破材料?同学说,这你就不懂了,他写得了散文小说,不一定写得了公文。
近12点的时候,又来了一个应聘的。小伙子长相不俗,口才很好。他的“硬件”也不错:学法律的,英语和微机都有很高的考级证,而且他还在某大公司实习过半年,公司对他评价很高。
老同学一脸诚恳地说:你是我今天碰见的最优秀的人才,可是,我们公司对所学专业有限制,必须是中文或经济管理,对不起。应聘者忙说:你们招的是文秘,要求的是写作能力,这和所学专业有什么关系?再说,你们的招聘启事上也没有写明这一点呀?老同学不急不躁地说,这是公司的要求,至于专业要求,由招聘者掌握,你可以走了。小伙子有些生气地走了。
一看这情景,我替应聘者“打抱不平”了:你们招聘太苛刻了,这么好的人才都不要,太可惜了;再说,他学的是法律,这是最热门的专业,一个现代企业,最需要这样的人才!老同学说:你想想,既然他条件这么好,为什么大公司没有选择他?这里面肯定有问题嘛。还有,你都看见了,这小子竟和我这个招聘的较真儿,这样的个性,肯定不适合在办公室干。
说到这里,他又压低了嗓门儿:老同学,你也不想想,像他这么优秀的人才,一旦招聘到了公司,到我的手下,对我这个主任,不是个威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