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的中国,可谓颇不平静。北京在春夏之交经历了一场风波之后,西方诸国宣布对中国进行制裁,中国国内的经济也在此时陷入了一个低迷时期。
前一年的“抢购风”不见了,但问题是,接下来的经济低迷未见得比“抢购风”好到哪里去。这一年夏末的8月和9月,全国零售市场甚至出现了十年来从未有过的负增长,而就在一年前,8月和9月的同比增长还高达386%和35%。如此巨大的反差,几乎让人不知所措。
最后一个夏天
这一年的8月份,中国的“四大件”(电冰箱、彩电、洗衣机和收录机)的价格终于开始下降了,这对通货膨胀产生了抑制作用,但问题是此时许多工厂可能正面临着破产的危险。
“四大件”是中国家电行业的支柱,占到了每年工业产值的两成左右。在1988年,家电产品就是涨价和引起通货膨胀的重要产品。在前一年秋天银根紧缩之前,这些家电公司趁着生意兴隆,贷了大量的款,但现在,这些公司积压了大批必须尽快销售出去用以还债的存货。但问题是,现在需要它们的人不多了。
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消费正在急剧降温,这是由于对拥有大量现金的个体户加强了管理和控制企业的奖金所造成的。因为紧缩政策造成资金不足的企业,库存大量积压,筹措资金更加困难。一些家电厂为了调整库存已经开始减产或者停产。
即便是消费最为活跃的广东,与一年前相比,彩电销售也下降了60%,电冰箱则是12%。在广州,不仅是家电销量大跌,出现了削价销售的情况,而且,黄金首饰也开始跌价。这股“降价风”也吹到了餐饮业,“无虾不成宴”的广州,基围虾在一年前还是高档水产,但现在跌到几乎只有前一年1/10的价格。服务业也开始趋淡。根据是年1~7月广州的一项统计表明,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去年实际下降了94%,广州市第一商品局经营的23种商品,有20种出现了销量下滑。
用广州商界人士的话来说,这年的市场是“消费降温,市场疲软,商品积压,资金短缺,生意难做”。然而这样的局面也不是每个人都持悲观态度,一些人就说,这是“经济整治出现的可喜变化,不控制社会需求和消费,就不能抑制通货膨胀,也就不能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但更多的人则认为,经济过热的确是需要降温,只是这种整治的“度”无疑是过了,再这样下去,可能会导致市场萎缩。
家电问题最为明显,就在这年夏天到来前,轻工业部的一位官员就曾预测过“今年是电冰箱市场的‘最后一个夏天’”。在过去的十年,电冰箱曾经旺销不衰,在1988年达到了极点,几乎只要是电冰箱,就不愁卖不出去,消费者既不问牌子,也不还价,搬起来就走。但现在的情况却不同了。在北京市场,超过2 000元以上的电冰箱已经乏人问津。
对邓绍深而言,这“最后一个夏天”还有特别的意义。就在这年的2月,媒体还用“爱国企业家”这样的字眼来褒奖万宝电器集团的总经理邓绍深。过去几年的万宝,的确是“企业生产发展,冰箱销路打开,人人春风满面”。前一年万宝集团成立之后,看起来情况似乎也很不错,银行支持他们,广州大学和万宝合办的万宝工业设计院已经成立,万宝电子技术开发中心也建了起来,邓绍深更是对媒体直抒胸臆:“我们不应计较一个电冰箱厂的得失,而应当使广州家电系列产品走向世界,确立起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这才是我们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