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此时已经开始坦率地公开谈论已故主席毛泽东的错误。《人民日报》在7月4日的文章中说:“一个人的个人好恶可以影响全国时,灾难性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人民日报》的“特约评论员”写道:“要总结过去的把领袖个人神化的教训,使这种悲剧不致重演。”美联社认为这篇文章并没有把将中国引入这种局面的责任完全归咎于毛泽东一人,而是“中国的封建习惯势力以及某些人出于野心而利用对个人的盲目崇拜也是造成毛泽东被神化的原因”。
《华尔街日报》认为,甚至《人民日报》也开始出现了变化。就在不久前,《人民日报》报道了河北一个村庄的姑娘爱上另外一个村庄小伙子的故事。当这个姑娘的父母反对时,她跑到男朋友家去了。妈妈随后去那里,把她的女儿痛打一顿,并砸坏女儿男朋友家里的家具。女儿把这一争吵上诉人民法院,在人民法院的支持下,最后说服妈妈同意了这桩婚事。美国人对这样的报道十分惊讶,因为就在不久前,这还是一家他们看来在其文章中到处使用“走狗”和“走资派”字样的报纸。这家报纸曾经整版整版地刊登空洞的政治说教文章,而今天的《人民日报》和以前刊登长篇的好斗文章时已经不一样了,当时的文章擅长用肮脏的字眼来形容它的敌人,并擅长伪造新闻。一位主编回顾了当时这家报纸是如何吹嘘中国形势大好的情况的,尽管那时中国的经济形势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他说,读者一直感到纳闷,如果形势真这么好,“为什么市场上买不到东西呢”?但现在,《人民日报》已经恢复了刊登读者的来信,出版了彩色的、刊登漫画等内容的副刊,副刊每周出一次。过去一年多来,《人民日报》由于揭发了管理不善现象和贪污行为而威望有所提高。报社甚至从北京派出了一个40人的记者班子到全国各地去揭露不正当行为,这种有魄力的报道正在改变《人民日报》的沉闷版面。
社会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北京的邓丽君”李谷一正受到热烈欢迎。但围绕她的争论也不少,有褒有贬。她演唱的电影《小花》中的歌曲《绒花》和电视剧《三峡的传说》中的《乡恋》等歌曲,尽管受到了听众的热烈欢迎,但是也有人说这些只是在酒馆和酒吧间唱的歌曲,是与资本主义社会娱乐生活的情调一致的,是颓废的。甚至有人批评她的歌是“亡国之音”。尽管有这些争论,但要听李谷一唱歌,就得午夜2点就去排队买票。在1980年的上半年,李谷一就演出了200场,她的声带甚至三次出血,说不出话来。《光明日报》这年对李谷一这个新秀给予了积极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