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躁动
1978年,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世界,都已经感受到这个国家破晓前的躁动。
远在非洲的埃及已经观察到中国的一些变化。这年年底埃及的《今日消息》总结说,1978年,中国是地平线上的一颗明星。
邓小平已经被证明是无辜的,中国共产党承认以前对他的批判都是不实之辞。中国的“大字报”虽然还可以见到,但是内容已经变成了批评毛泽东和他的一些思想观点。中国的外交官也不再被要求一定穿“毛式”服装了,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穿西装。这个国家已经在修建为了旅游业而设的饭店。西方舞蹈开始被接受。中国已经决定和资本主义的美国建交。
宣布中美建交的时间最后定在1978年12月16日。这天上午,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反复播报:上午10时将有“重要广播”。此前,中美建交的谈判都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绝大多数中美公众都对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感到意外。
上午10时,中国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举行新闻发布会,他在电视镜头前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联合公报上写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商定自1979年1月1日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就在中美两国宣布建交的三小时后,可口可乐宣布重返中国。这是首家重返中国的国际消费品公司。可口可乐日后将在中国开办很多合资企业,甚至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可口可乐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进入上海。最初它并没有正式的中文名字,于是当时可口可乐专门负责海外业务的可口可乐出口公司,在英国登报征求译名。当时一位中国旅英学者蒋彝,以“可口可乐”四个字击败其他对手,拿走350英镑(另说30美元或15英镑)的奖金。但蒋彝并没能见证可口可乐重返中国的这一天,在1977年的10月26日,74岁的蒋彝已病逝于北京。
28年后,英国的《卫报》如此评价当时的中国:
1978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自18世纪英国发生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被西方统治,或者说是被欧洲和美国统治。直到20世纪中期以前,人们普遍认为,那些即将脱离欧洲殖民主义的国家注定将要陷入永久的依赖和落后。东亚的崛起告诉人们,情况不是这样。更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21世纪将完全不同于前两个世纪,权力不再掌握在欧美手中,其他国家也不再是无足轻重的参与者。
1978年,邓小平开始了中国的改革,尽管当时无人知晓,这会把中国带往何处。更无人能想象得到,接下来30年的中国,繁荣程度将远超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盛世。世界开始瞩目中国,中国也开始从动乱的年代中复苏,越来越向世界敞开了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