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现实主义 4

从这年开始,不仅是万典武小心翼翼地提到了个体户,事实上,官方的报纸也开始鼓励了。要不了多久,那些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代创业者就将粉墨登场。

自由市场

日后成为日本《每日新闻》总编辑的迁康吾此时还是驻北京的记者。这年,他就观察到了自由市场这个中国的“新生事物”。

迁康吾认为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管这种变化是否被夸大,但至少他看到北京市民需要的物资逐渐丰富起来了,人们的表情变化也非常大。从周恩来总理逝世到“四人帮”垮台的那段时间,充满了忧虑和紧张感的市民表情,现在已经缓和了下来,懒得说话的嘴,又开始有说有笑。热爱生活、喜欢幽默的中国老百姓,现在又重新活跃起来了。

作为这种新的精神的象征,全国各地开放了自由市场。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北太平庄的自由市场,在迁康吾看来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

现在的新政策是振兴农业,特别是谋求增加农业收入。于是,这里的自由市场在一年多前开始开放了。在一个刮着刺骨寒风的日子里,迁康吾来到这个东西约100米,南北约50米的地方,这块狭长的地皮上还搭有两座小棚子。尽管北风刮起的黄沙夹杂着瓜子皮到处飞扬,但迁康吾还是看到一派热闹的景象。夹杂着鸡鸭鸣叫声的这块地方,有菠菜、梨、白薯、大米、柿子、小米,还有烟叶、蒜、糖炒栗子、葵瓜子、鱼、螃蟹、兔子、苹果、鸭、猪肉和牛肉等各种产品。农民们大声吆喝着他们挑来的一种或两种货物,买东西的市民也大声地和他们讨价还价。

虽然是自由市场,但不能超出社会主义经济的范畴,这在迁康吾看来是不言而喻的。一般说来,允许出售的是自留地上种的作物和家养的猪和鸡,或者年终分配的一部分谷物。丰收的时候,经过生产队等集体商量之后,也可以将多余的部分出售。据说,这些产品的价格要比国营市场牌价高一到两成,但是质量很好。像白薯、糖炒栗子这些,国营市场已经不出售了,所以在这里更受市民的欢迎。迁康吾甚至还看到一位顾客挑白薯的毛病,于是卖主一刀切开给顾客看,结果里面是好的。这样的情形,在国营市场是看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