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3号中相关要求,避免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导致视力下降、相互攀比、沉迷游戏、不良交友,甚至严重影响到正常学习和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市已明确规定“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校园管理、安全管理、教育教学,使之成为师生和家校之间沟通联系的好帮手?怎样有效解决手机进校园、学生安全管理等问题?这是教育工作思考并实践的重点课题。
那么教育部重点强调的电子学生证到底是怎样一个东西呢?孩子几点几分到校,学校、家长一目了然;是否身处危险区域,行踪记录一看便知……一款智能电子学生证正被家长和学生所共用。
学校和家长通过学校管理平台可查看学生的出勤记录、学校留言互动、信息发布、食堂消费、图书借阅、学生位置查询、历史轨迹查看、定向通话等,为学校创办一所智慧型的平安校园打下了基础。
学生家长为记者现场演示介绍,“这个电子学生证小巧便携,终端是免费赠送的,全省统一资费标准15元/月,拥有双向通话、校园考勤、全面定位、图书借阅、电子围栏等一系列功能,既能详实记录学生的活动轨迹,又能避免手机进校园的负面影响”。电子学生证需通过家长APP设置3个亲情号码,除了家长设定的电话之外任何社会电话均无法呼入,学生也无法呼出,有效的保证了孩子不会受到外界的骚扰。特设的“SOS”键在学生遇到紧急情况时,可实现“一键报警”。
电子围栏功能,则可为学生活动轨迹设定安全预警,有效增加学生的安全指数,提升紧急情况下的响应速度和救援效率。一旦学生进入围栏范围且有超过规定时间的停留,学校及家长就会收到报警提示,提醒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让学生规避安全隐患。一张小小的智能电子学生证,解决了家长很多烦恼,既不用给孩子配备手机,又能与孩子进行必要的联络,同时也为孩子的安全加了把锁。
作为教育部全国推广的教育安全管理新模式,电子学生证的推广即解决了学生不带手机进入校园又能与家长及时联系的问题、又解决了家校共管共育等问题、同时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校园一卡通等功能,成为了智慧校园不可缺少的内容,结合我市现有大数据应用,将来可形成管理、安全、教研、教学覆盖面更加全面的互联网+大数据管理体系。目前,我市已迈出了积极探索的步伐,全市已有多所学校中小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办理了电子学生证,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在我市全面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朔州在线